(明)萧良有
更衣范冉 广被孟仁
gēng yī fàn rǎn guǎng bèi mèng rén
【注释】
(1)范冉:字史云,东汉陈留外黄(今属河南)人。自幼贫困,为官清正。曾向马融学习五经,后被任为莱芜县长,故人称范莱芜。
(2)孟仁:本名孟宗,避吴帝孙皓名讳而改仁,字恭武,三国时代江夏(今属湖北)人。幼年丧父,侍母至孝。吴国大臣,官至司空。
【语译】
范冉和朋友换穿同一件好衣服,孟仁的母亲为他缝制大被子。
【人物故事】
范冉年少时和同郡的尹包是好友,一起到别人家作客,到了门外,尹包年纪较大,穿上深红色衣服先進去,等他出来,脱下衣服再给范冉穿去作客。
据《后汉书.独行传.范冉》,汉桓帝时,以范冉任莱芜长,正逢母亲过世,没去上任。后来被太尉府征召,因性情躁急不能随俗,常佩带熟牛皮上朝(提醒自己像熟皮一样柔韧缓和)。遭党人禁锢后,就推着小车,载着妻儿,以捡拾维持生计,有时住客店,有时在树下过夜。如此十几年,才搭建草房住下来。所住简陋,有时粮米用尽,依然神态自若,言貌不改,乡里歌颂他说:“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甑:zeng,ㄗㄥ?,蒸煮食物的瓦器。釜:fǔ,ㄈㄨˇ,铁锅。)
直到党禁解除,同时被三府征召,就接下司空府的任命。七十四岁在家中过世,临死前告诫儿子说:“我生在一个混乱的世代,正逢风俗奢侈,生时不能匡正世道,济世救时,死了如何忍心和世俗相同!一断气便帮我更衣入棺,换上平常的服装,衣服足以遮蔽形体,棺木足以装下身子就好,入殓完便即刻埋葬。墓前的祭品,干饭凉水即可,不要认为这些饮食物品低下。坟上的封土,高度足以藏身即可。别让乡人亲族有所负担啊!”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对孟仁的记载,裴松之注引了《吴录》及《楚国先贤传》的说法。据晋代张勃的《吴录》,孟仁年少时跟随南阳李肃学习。他母亲为他缝制厚大的被褥,有人问其原因,母亲说:“小儿无德招致客人,求学的人多贫寒,所以做大被子,也许可以和气味相投的朋友多接触啊!”孟仁读书日夜勤劳不懈怠,李肃感到惊异,说:“你是当宰相的人才啊!”
起初孟仁任骠骑将军朱据的军吏,带母亲住在军营。孟仁既不得志,又夜里下雨屋子漏水,因而哭着向母亲道歉,母亲说:“只应以此勉励自己,何必哭泣呢?”朱据知道了这件事,派他担任监池司马。在监池司马任内,孟仁自己编织鱼网来捕鱼,腌制成鱼干寄给母亲,母亲退还给他说:“你身为鱼官,却把鱼干寄给我,没有避嫌啊!”后来孟仁升迁吴县县令,当时都不能带家属前往任职,他每次得到应时的食物,就寄给母亲,常不愿先吃。
据晋代张方贤的《楚国先贤传》,孟宗母亲喜爱吃笋,冬至快到时,竹笋尚未生长,孟宗進入竹林后哀叹,笋因而冒出,得以供养母亲,大家都认为是因为孟宗至孝感应上天,才引发竹笋的生长。
【说明】
范冉自小生活清苦,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是和好友共穿。有一回离职后很久没煮饭,以致炊具满是灰尘,锅子生出蠹鱼(蠹虫。蠹,du,ㄉㄨ?)。从此,“甑尘釜鱼”的典故成了清正的代名词。范冉除了临终要求儿子杜绝奢侈,治丧一切从简,生前也绝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馈赠。东晋《袁山松书》曰:“范冉辞官后,曾叫儿子去捡拾麦子,捡得五斛。邻居尹台送给他一斛,嘱咐儿子别说。范冉知道后,即刻要儿子回送六斛,说麦子已经混杂了,绝不敢接受。”范冉贫困时尚且如此,何况居官之时,不愧为清廉的典范。
孟仁“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故事。孟仁的孝心和勤学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照顾儿子避免受寒,也担心儿子的朋友因生活贫寒而受冻,所以做了大被子。后来孟仁自己捕鱼寄给母亲,但母亲为了避免儿子沾上贪污嫌疑,仍原物退回。母亲对孟仁清正仁厚的身教,必然对孟仁影响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