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这部电影真的是巧合,今年的暑假,在北戴河的小旅馆里看着付费电视,在免费的那列菜单里,看到了一个很喜欢的电影封面。那就是《社交网络》,我早就知道却懒得去看的一部2010年的电影,讲的是facebook创始人的故事。我对它的全部了解还只停留于这句娱乐新闻的短评中,由于不想花钱又一心想着消磨时光的想法开始播放这个片子。
我真的是震惊了。
天哪以前看的究竟都是些什么电影呢,那也算是电影吗,我忍不住的懊恼。
它的镜头转换,各种细节,完全体现了一个有一个处女座导演的导演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影片开头的分手前交谈的那组镜头,repeat了99遍,演员们请求再拍一次凑够100,被反对强迫症的导演驳回;花絮里,导演的标签可以概括为#爆粗口消音小能手##repeat狂魔##哦你往左移六公分啊那个桌子往右移十公分#)花絮
百度了一下它的导演大卫芬奇,然而这部在口碑中号称“2010年最棒的电影”却都没出现在这位名导的300多字的简历里,因为实在是非常优秀的导演,优秀的作品已经太多了。又百度了一下电影的编剧索金,其最被粉丝称赞的却是一系列美剧,记得知乎上有一个人的签名就是“最好看的美剧就是《白宫风云》。”(有消息称他将是乔布斯电影的编剧,真是太棒了)
我再次震惊了,原来竟然有这么优秀的导演和编剧。我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的好看之处,仅能用澎湃汹涌的震惊来描述,希望看到这篇格式奇怪的影评兼观后感的人能感受到我对它溢出屏幕的喜爱。
一个脱口秀中主持人说这可能是2010年最好看的电影。然而那时我并不知道它的优秀,那年我上高一,每个小伙伴交口称赞的那部电影叫《盗梦空间》。我私下猜想任何一个人可能都是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路人粉,对他曾经的风华绝代所惊艳,为他从优秀到精湛演技而惊叹,不容置疑的是,他在中国的知名度是很高的。
然而当年同他一起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提名也同样没有获奖的26岁的依然长着跟19岁一样脸的杰西艾森伯格在中国大概是很少有人知晓得。不仅在中国,即便是在美国,没有facebook和twitter的大部分作品是文艺片的专研于写音乐剧剧本的他,并没有十分值得娱乐调侃的内容。
Jesse是一个非常应该也值得去深度挖掘的人。
他也因为这部电影而一夜成名,一时间成为了“最性感的极客”(极客:geekn.笨蛋,蠢货;对电脑及其痴迷的人;不可救药的人),有了一部分的粉丝,亲切的称呼他为卷毛,扒出他一紧张就满嘴跑火车的臭毛病。
我个人认为不会有任何演员比他更接近马克扎克伯格,或者说其实并不是演技而是接近和理解。
虽然敲代码的镜头时他敲得是一首歌的歌词,虽然试图学习c++只看了导论就放弃了,但是每每听到的都是他通过对马克扎克伯格的理解而发出的辩护的声音,就会让我觉得他真的是扮演展现马克的不二人选。或许许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觉得马克真是个渣,居然这样对朋友,而影片海报的标题似乎也是‘有5亿的好友的代价是要失去几个挚友’。而对于最后稀释爱德华德股份的事情,jesse的理解是,马克是一个创造者,他脑海中只有facebook这件事,这是他思考的唯一标准,因此一切对facebook有妨碍的事情都不允许存在。而对于创意盗用,实际上,facebook就像马克的孩子一样,他自己生的孩子却要跟别人争抚养权的问题,这正是马克所不能理解的。19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创立了facebook,他年轻,他富有生机与活力,他还有许多奇妙的想法将要付诸实践。
这部电影真的非常非常棒,我很庆幸通过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让我虽然隔着屏幕、隔着故事、隔着演员,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天才他本身,他的情感,他的思想。
真实的故事并不如电影那般残忍和戏剧性,也正如影片中所说“每个神话里都有一个魔鬼”。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是电影里那个亦正亦邪的肖恩帕克在夜总会对马克所说的话,“It’s Our
Time.”说这句话的时候肖恩不过也二十多岁而已,肖恩帕克是一个只能用理性分析去解读的人,客观评价来说,他确实是个投机主义者,看到想要达成的目的可能连亲妈都不要了的人。然而,他在某个时期却完完全全是马克扎克伯格心目中的“神”。
指导别人,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有时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就比如我们微信朋友圈遭人诟病的妄图对别人的人生生活态度指手画脚的心灵鸡汤。励志的文章有很多,励志的电影也真的有很多,但通过描述一个这个时代的天才的代表人物他本身来揭示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了的电影,可能会更有深意,更有鼓舞人心的效果,更加让人有一种大时代潮流的历史使命感。我之所以有如此的辉煌与成功,不仅仅是由于我的天才与勤奋,而是我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追寻了时代的发展,我跟这个世界和时间是完美的连接交织结合在一起的。(这里还要为爱迪生“平反”几句,“成功是1%的天才和99%的勤奋组成的”这句话确确实实是有后半句,意思大概为“然而那1%的天才往往比99%的勤奋更重要。”个人觉得,正是加上后半句才能体现出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天分固然重要勤奋的后天努力也不可或缺,但是如果朝着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方向去玩命钻研,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天分其实是一种旗帜,能引导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就像马克19岁创造了facebook,真的是个天赋禀艺的家伙,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决不能想着如果我编程超过10万小时就能像马克或者其他著名的程序员一样了。不擅长就是不擅长。)(不禁又想起来一个以前写作文写烂了的素材,大概是说美帝一家研究机构做调查发现从小开始有明确目标的人最后会成功之类的追踪数据,没错,不知道往哪走的人怎么可能会走的快怎么可能会走到自己的目标呢,本来根本就没有目标啊,怎么能算达成了呢。又忍不住吐槽一下中式教育,在孩子该选择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给孩子学不知道喜不喜欢也不知道用不用得到的各种知识,等到一路学到大学的时候又开始荒废,迷茫,探索自己原本喜欢什么,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而且幼儿园老师反而是学历素质社会地位要求最低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的最后,各行各业上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同龄人的身影,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的时代,真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