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价值观的一章里,我突然明白了混乱25岁-33岁这些年令我痛苦的价值观。、
早些年,受母亲和一些书籍的影响,我不想要很多的东西,一是因为长期的搬家和不安定的生活,而是因为金钱的匮乏,让我在买东西是总是纠结和难过,买一件实用的东西无可厚非,但总想着是不是有更多的替换可能,如果价值不菲,会让我有深深的痛苦感,觉得东西华而不实,触发的是内心的不配得感,觉得生活实苦,在享受或者节俭反复横跳。也因此买了很多便宜的东西,或是花了很多的钱,却没有好好珍惜,以为那时一时的宠爱自己,证明了自己可以爱自己,便没有价值。
回想在研究生阶段,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但喜欢昂贵的衣服和香水,因为不是自己挣钱,貌似也没有很心疼,犹记得有一件无袖的上衣,从11楼飘下去,我就再也没有去找,还有一件不喜欢的灰色毛衫,自己内心找一个借口,然后就拖延,不去找,结果造成了小的浪费。
后来,自己工作了,搬出去的时候东西很少很少,我和朝朝、阿婷三个人就搬完了,后来买了床单、热水壶、厨具、地垫等,第二次搬家没有扔很多的东西,但是两个男生帮我搬的家,后来的后来,我买了好多碗、桌布还有精致的玻璃杯,结果搬来上海之前,我就统统扔掉了,觉得麻烦,最重要的是,觉得它们不重要。写到这里,我惊讶的发现,我曾经盘桓摊位,反复对比挑选,然后在下单前还在做着思想斗争,不惜花很多钱,满心欢喜买回家的东西,用来构筑我想要生活的东西,竟然有一天被我认为不重要,时间不是很久之后,甚至一年不到,因为我潜意识认为,那种生活不是来上海之后的生活,所以选择抛弃。
后来我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大多数都是便宜的、方便的,没有了皮鞋、裙子,统统是运动、舒服为主,我的东西甚至一度被堆在墙角,我甚至不愿意去拆箱。
直到今年,我又开始买入昂贵的东西、甚至购入大件的家具,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像物质购买力达到了一个阶段,要开始享受生活了,但有的时候还是在想,这么贵,我真的需要吗?虽然没有了因花钱而有的愧疚感,但又会觉得这是不是一种浪费,浪费金钱,因为同样的物品多到我有点想不出放在哪里,一种膨胀感在内心填满。
我不停的挣钱,其实在对抗一种不安全感,但在购买相同的东西,消耗金钱的过程中,是不是又再次会让我没有安全感,这些东西,到底带来的是什么?
而我在此才开始和我的东西开始新的对话,我希望我有断舍离的能力,但同时我也有购买的欲望,虽然反复的读到,相同的话,但每次都是不够深的理解。
我珍惜的是,每一件物品的金钱价值,我赋予他们高低贵贱,所以当我没钱时、想节俭时,我买入便宜的、舍不得丢掉旧的、过时的;当我富裕时,我就买入昂贵的、无论商品价值多少,我不喜欢的统统扔掉,这就是我不统一、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它是浪费的、不珍惜的。
造成的后果是我现在挣扎于许多杂物,无从下手,同时又在频频回想被我扔掉的玻璃杯、碗碟和桌布。
而今天,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更多的我是要审视物品是否适合我,不再买一些便宜的、但不合适的东西,虽然是老调重弹,但我从未坚定的奉行,或许是内心匮乏所以觉得物质总是匮乏;
买一件负担起的昂贵的东西,要不断的审视,仔细的挑选,考虑到我将要用很久,所以要好好珍惜,我在被好好对待的同时,也要好好对待这些给我带来好的体验的物品,不仓促、不盲目的购入,喜欢就好好对待。
一个闭环,是我满足的时候,不应该浪费,随意的丢弃,但也不因匮乏,而拒绝拥有,极简,不是做苦行僧,是删繁就简,留下珍贵,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