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你配得起更好

有一位朋友生活富有,个人气质修养也很好,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事实上,这位朋友的童年时代,物质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的小玩意儿,从来不对他们进行“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啊”之类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感觉内心富足流动,长大以后到了社会上,就会凭借各自的能力获得财富,并且各有各的精神追求。

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丰盛。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程序员,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来又怎能丰盛流动呢?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指挥着,他很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儿干,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喜欢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的浪费。有的女孩就是这样,以前总是被父母说“护肤品太贵,不要用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一直放到过期。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父母自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能够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到父母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以自认为正确的理由,强行向孩子传递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会变得如父母一样,被束缚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之中,活得沉重压抑。

有人问,是不是要百分百满足孩子的欲望?满足还是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那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丰富的物质生活。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一点上,都显得出奇地吝啬。就在他们或粗暴或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最终会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讲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说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这个需要可能在父母眼里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里,那就是他想要的。无论父母买或不买,都请尊重孩子的欲望。可以不满足,但不必评判欲望,孩子自己会形成欲望和实现之间的关联。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众人皆知,人类在一个需求层次上得到满足后,自然会向更高层次进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常识了。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妄想,并以此妄想为理论依据,经常跟孩子的需求较劲,见不得孩子顺畅开心呢?

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

父母满足了孩子童年的哪些需求,孩子将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层次的需求。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在将来的婚恋中不会把“稳定”看作第一要素;物质需要得到及时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各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会自然地绽放绚烂的一生!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着于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与他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珍惜,不浪费”,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请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养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给孩子的任何信念都会削减他未来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教育孩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一样就得牺牲另一样,那么孩子的潜意识就会去创造这样的现实,而不会去创造丰盛流动的“两全其美”。我们规定孩子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他未来在面对多个商机时就会无意识地搞砸一些,最终只能抓到一个。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父母若困在匮乏感的牢笼里也没关系,舍不得的时候可以诚实告诉孩子:“这次去超市,我只愿意给你花100块钱。这是妈妈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你只配得100块。”这就是界限。父母诚实地遵守界限,可以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念,他未来的发展也一样能不受制约。

自己赚来丰盛财富的人主要有两种童年:一是父母的物质条件较好,对孩子痛快满足,不设限;二是父母虽穷但很谦卑,很少给孩子树立什么规矩观念,有就痛快给,没有就承认没有。

那些笃信“就是不能满足孩子所有欲望”的父母,他们写入孩子潜意识的信念会指挥孩子未来就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能和条件很好的人结婚,人生愿望总是不能顺利实现。因为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从小在潜意识已经相信自己不配过上各方面都满意的人生。失败者不是物质社会造成的,而是潜意识创造的。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合理欲求”,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个当下真实存在。我很感谢爸爸,从来没评判过我的欲求不合理,能满足我的都痛快满足。这是我最终自救活下来的重要力量来源。我爱护自己的各种欲求,并逐渐全然满足,成就了今天我的智慧。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我相信自己配得上金钱,那是不是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拥有丰盛财富了?”拥有丰盛财富并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体验广袤、丰盛、自由的生命体验,当你追随自己的心,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体验时,金钱作为工具,作为资源,就会追随你而来。如果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金钱作为资源,流动到你那里,岂不是浪费?潜意识和金钱关系的好坏,取决于童年时期父母对待孩子欲求的方式。父母有条件满足时,还对孩子的欲求进行各种评判,甚至附带条件才肯满足孩子,这么做给孩子造成的信念是:“我本身不配得到,我得为自己的欲求找出充足的理由,历尽曲折之后才可以得到。”在这个信念的指挥下,孩子将来在事业上即使能简单获取的成果,也要搞出点差错,让事情变得很曲折,才符合潜意识的预言。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我们要去体验,就需要资源和工具。钱只是一个工具,借助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创造丰盛的生命体验。可是现实生活中,拥有财富的人并不一定为自己创造了丰盛的生命体验。

想为自己创造怎么样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初心。当我们迷失在外在价值体系的迷宫里时,可以时常回头看看,赚钱的初心是什么。

“必须__________,才能赚到钱。”A. 辛苦付出B. 拥有关系人脉C. 有人帮助指点D. 拥有学识E. 有忠诚于我的员工上面这些选项,大家熟悉吗?哪几条是你信奉的?好多“羊皮卷”、畅销书都在告诉我们必须怎样才能赚到钱。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信念到底是在帮助我们成功,还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为我们制造障碍呢?先说“辛苦付出”。中国人最相信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付出那些辛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辛苦本身并不是成功所需要的,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我已经足够辛苦了,我终于配得上钱了。我有一个好朋友很会做生意,他有个模式:每次很顺利要签下一个合同时,总觉得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事不对,然后犯一些错误,比如忘带重要材料、与重要领导见面失约等,总之要把事情搞出危机,他再发挥各种能力,付出各种代价,力挽狂澜,最终签约成功。这种事发生过好几次,结果变成总要特别辛苦才能赚到钱。

为什么总是这个模式?他回忆起妈妈曾经反复跟他说的一句话:“钱哪有那么容易赚到!”这句话烙印在他心里,当要顺顺利利赚到钱,得来太容易时,就跟妈妈植入的信念冲突了,所以他才会坐立不安,无意识地把事情搞砸,以符合妈妈的预言。他忠诚于他的妈妈。

有了这个觉知之后,当即将顺利赚到钱,又有了坐立不安的感觉时,他开始提醒自己:“这是妈妈的信念,我要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个人生是轻松和丰盛的。”之后,他赚钱果然变得很轻松。

如果你脑子里也有“必须辛苦付出才能赚到钱”的信念,想一想,这个信念是什么时候植入你心里的?

接着说“拥有关系人脉”。在中国办事必须有人脉,很多人都这样想。我认识的一个企业家,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大楼在招商,他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去找一下×处长,在那个大楼里开一个店。”我问他:“招商电话不是在楼上写着吗?干吗不直接打那个电话?”如果直接走流程拿不到那个店,再去找×处长也不迟,为什么他一开始就想到要利用关系?关系也要花钱、花精力维持,也是有成本的。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源自于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观念:有人脉才能生存。刚好,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看到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制造麻烦的。他开车时跟交警发生了冲突,本来事情不大,但是他找来了交通局长,几十辆警车过来,场面闹得特别大,结果交警发现他的驾照早就过期了。无证驾驶,交通局长也帮不了他。本来如果不去找交通局长,按正常情况交点罚款就过去了。不是说人脉没用,但自己一定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用,而不是凡事必须依靠人脉。

再说说“有忠诚于我的员工”。忠诚是很多企业的文化,很多老板都认为只有忠诚才能产生生产力。之前有个员工跟我说:“我觉得自己对你很忠诚,外面有那么多诱惑,我都没有离开这里。”我直接对他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对我很忠诚,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会觉得我欠了你。”我确实能感觉到他呈现出不满足的状态,我也一直在体会他这种状态从哪里来。他一说“忠诚”,我就明白了。事实上,他留下是因为目前这里工作自由、收入好,而不是所谓的“忠诚”。不过,忠诚也确实是他的真实感受,只不过这不是现实的需要,而是童年感受的投射——是他的父母需要他忠诚,他也希望通过忠诚讨好父母,获得父母的关注。我对他说:“我们是成年人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不需要忠诚,只需要真实简单地遵守契约就好。成年人要的是契约精神,而不是忠诚精神。如果你在这里工作舒服自由、收入满意,你就在这里。有一天你的能力更大了,和这里的资源不匹配了,能去到更好的平台,我会为你开心祝福。生命就是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有人进有人出,都很美好,而不是凝固僵死的关系。”

他很有悟性,一听就明白,纠缠的、僵死的忠诚能量消失了。“我就是为了自己工作,我喜欢这个平台,这里自由而且资源丰富,就这么简单”。之后,他的工作能量更顺畅,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提高。忠诚是反生产力的,忠诚文化会给企业积攒怨气,带来低效。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的是流动平衡,而不是僵死的忠诚。

忠诚是反生产力的,忠诚文化会给企业积攒怨气,带来低效。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的是流动平衡,而不是僵死的忠诚。上面是一些比较明显的信念,还有一些隐藏的、不容易觉察的信念,比如“弱肉强食,竞争胜利才能生存”。去感受这个信念,它让你感觉舒服吗?看着这句话,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我们把这些让自己身体能量紊乱的信念当成真理,它们能带给我们什么?一辈子不舒服。广阔天地,各有作为,不好吗?为什么要把生命能量放在竞争上?这不过是我们小时候无意识形成的信念。

有一个企业,每次开会老板都讲理念、讲奋斗目标,讲完员工鼓掌,但散会后没人干活。然后再开会,再鼓舞一下士气,还是没人干活。老板非常累,总得教员工该怎么办,他说:“没办法,这些人能力差,我就得这样做。”但他为什么要创造一个“员工差,我很累”的现实呢?为什么每次都要招能力差的员工呢?更有趣的是,很多员工招进来的时候,能力并不差,在他手下经过无数的开会、培训,然后就变差了。我了解这个老板的童年时发现,他有个弟弟,本来妈妈更喜欢弟弟,但他通过不懈地竞争,比弟弟更优秀,更会讨好妈妈,成功赢回了母爱。以前妈妈有好东西总是给弟弟,后来都给他。这就是他童年成功的生存模式:比另外一个人强,就能获得资源。结果到了成年,他依然活在竞争信念的牢笼里,总觉得“我要比别人强,才能生存”。于是,他处处显示出比合作伙伴强、比员工强,总要教育别人按照他的方式来工作,走到哪儿他都是英雄。在无意识的信念控制下,他和周围人都形成了童年时和弟弟的互动模式,合作伙伴、员工都被他投射成失败的弟弟,果然能力越来越差。

“竞争胜利才能生存”并不是真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养育,因此形成的牢笼而已。正常的家庭里,不管有几个孩子,父母给予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孩子之间不需要彼此竞争、讨好父母。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大象和驴子站在悬崖边,彼此较劲。苹果手机是在跟诺基亚的比较、竞争中生产出来的吗?不是。假设诺基亚是大象,乔布斯是驴,驴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它说:“我就是想要一部自己喜欢的手机,把自己喜欢的手机创造出来,很开心。”于是,苹果手机被生产出来了,大卖。所以,大象有大象的人生,驴有驴的人生。当你创造出能让自己的心沸腾的体验时,金钱一定会追随你,客户一定会追随你。

有一个和尚来到一座山上,山上的庙很破败,他就有了一个心愿,想重建这座庙。周围的人都说:“和尚,你出家太久了,不懂这个世界上的事,建一座庙要好多钱呢!”和尚说:“我没有钱。”别人说:“那你就别做梦了。”可是和尚仍然坚持:“我就是想建一座庙,我没有别的想法。”他带着这个心愿,在山上待下来,自己运材料建庙。奇怪的是,他周围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连城里最有钱的人也跟随他一起建庙。于是,一座新庙就建起来了。后来,和尚又想建一座大雄宝殿。别人又劝他:“大雄宝殿和你之前建的庙可不一样。”和尚还是只有愿望,没有想法。建大雄宝殿要把原来的旧殿拆掉,结果拆下来很多几百年的木头,很值钱。和尚想,这些木头听佛经都听了几百年了,要是做成古琴岂不是很好?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马上就有一个商人给他投资。

这不是一个寓言故事,而是发生在我的一个和尚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我们想象一下,假设这个和尚不是单纯地想要建庙,而是要先筹到一千万才建庙,遇到他的大部分人会怎么想?“又来了一个骗钱的和尚!”可能他出家很早,心灵比较纯净,想了就去搬石头、背木材,就这么简单,没有“必须怎样,才能达到目的”的信念。如果一件事瞬间让你的内心敞开,你就是想去体验它,那么宇宙的资源会追随你而来。

一个人经过各种辛苦最终成功,这种故事确实很打动人。有一位橄榄球运动员,总是在最危急的一刻把球救回来,每次都赢得雷鸣般的掌声。有一次记者采访这位运动员,问他怎么才能做到在最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不知为何,运动员说漏了嘴:“其实没有必要把事情搞成那样,但只有搞成那样,人们才会记住我。”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力挽狂澜,那么就要问一下:“为什么总要把事情搞砸,等到糟糕透顶再去力挽狂澜?”如果一个人历尽艰辛,赔了很多钱才成功,那么就要问一下:“为什么非要赔了很多钱才能成功?”

那位运动员其实是自由的、有觉知的,是他主动选择把事情搞得很糟糕,然后再挽回,获得关注。可是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并没有这份自由,只是在无意识中被信念操控,把事情搞砸,然后忠诚于父母的训导。

是不是需要父母很有钱呢?需要父母高学历、高智商呢?好消息是:这些都不用。给孩子丰盛的人生,下面几条就够了:·听见孩子的欲求;·及时回应;·诚实回应;·无条件给予。

我的一个亲戚很有钱,给孩子买几千块钱的童装,衣服多得塞满衣柜,穿都穿不完。有一次,她带孩子来找我,孩子要买路边两块钱一张的贴纸,妈妈说:“你已经有很多贴纸了,别买了。”孩子哭闹着非要买,磨了半天。最后我说:“不就是两块钱的贴纸吗?买就买吧。”她看在我的面子上买了。妈妈给孩子买那么多昂贵的衣服,是谁的需要?是妈妈自己的需要,不是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两块钱的贴纸,为此又哭又闹,费尽艰辛才得到,那么他的内心觉得自己是丰盛的,还是匮乏的?内心匮乏有黑洞的孩子,如果家里有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稍微大一点后,什么都想买,什么贵买什么。父母经不住磨,最终都会买给他。这时候,邻居就会出动:“看看你家孩子,都是你给惯的,就是因为你对他太好,要什么给什么,他才被惯成这样,欲求无度,奢侈浪费。孩子都是被惯坏的。”这样的论调很多,对吗?只要孩子有问题,中国人有一个“万金油”的解释:都是被惯坏的。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知道真相,万金油一抹就够了。但凡新闻报道哪个“不孝子”,所有人都对孩子进行道德谴责,却不看是谁种下的因。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其实很简单。第一,听见孩子的欲求。如果你给予的,是你想要给孩子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那么付出再多、牺牲再多也没有用。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为什么给孩子买很多昂贵的衣服?因为她小时候想要漂亮衣服时,父母制止了她,跟她说“女孩子不要打扮攀比,要专心学习”,她的内心产生了对漂亮衣服的匮乏感,但自己觉察不到,就只能投射到女儿身上。第二,及时回应。我家的加菲猫大眼在客厅“喵”地叫一声,我就会在卧室“喵”地回应它一声。大眼是在我家出生的,从小只要一睡醒“喵”地一声,它的妈妈阿白或者我就会冲过去回应它,绝不延迟,所以大眼得到了非常稳定的“猫格”内核,存在感十足。在它旁边,我真的能感觉到,它不会轻易为诱惑所动。“大眼,过来,让我玩一会儿”,如果我发出的是调戏的能量,它不会搭理我,猫粮、猫罐头都诱惑不了它。只有当我内心敞开,“大眼,我好爱你”,它才会过来。它不会为廉价的关系所动。

有些所谓轻浮的女人被众人道德评价:“你怎么不自重?男人随便给你一点财物,花言巧语几句,你就失去了自己?”为什么不自重?因为她没有那么稳定的人格内核,她在童年没有品尝过无条件、专注的爱。对她来说,一个男人能为她花点钱,就会让她觉得“从来没人对我这么好,这么在乎我”,无以为报,于是献出身体,只为留住关系。所以,在座的男士们,如果有幸有女儿,给她花钱吧!你给她花的每一分钱都不会白费。关于及时回应,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吗?”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件衣服多漂亮,我好想要。”妈妈说:“等你过生日再买”,或者“等你考试考好了再买”“等过年的时候再买”……如果父母真的穷到需要攒钱再买,自不必说,可我相信,现在的父母很少需要这样,但依然无意识地让孩子等。

孩子说要吃棒棒糖,父母说“等回家了再吃”“等吃完饭再吃”“等写完作业再吃”,父母有没有想过:棒棒糖就在家放着,为什么总是无意识地给孩子创造“等”呢?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创造了“好东西都是要等的,不能痛快得到”的信念,那么他成年后,在工作中也会不停地创造这种等待:该给员工发的奖金,要等一等;该收的账,总是碰到“老板不在,出差回来再给你结”的事情。当年我爸爸去帮人要账,每次都是马上要回来,别人却要等很久,为什么?因为他心中没有“你可以拖延我”这个信念,所以就理直气壮地过去说:“这是你们欠的钱,马上给我。”我爸爸没有那么多信念,他对我总是及时回应,能当时给就当时给,人生这样痛痛快快不好吗?为什么不去创造顺顺畅畅的人生?对他自己也是,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体验,干吗不当时就去获得?我朋友中那些最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当时想要做的事当时就去做,当下完成。

第三,诚实回应。诚实也非常不容易做到。“妈妈,我要那辆玩具车。”“你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为什么还要?买的新玩具车,你玩两天就不玩了,多浪费钱!”妈妈评价孩子“要玩具车”的欲求不合理,不合理的欲求坚决不满足,这就是不诚实。诚实的妈妈会说:“哦,我听到了,你想要玩具车,你有你的要求很好,但是我舍不得买给你,这个钱我还要给自己买东西呢。”这就是诚实。讲一大堆“你不能提这个要求”“提这个要求太过分了”“你怎么要这么多”,其实就是舍不得花钱,但是承认舍不得花钱又会让父母感到羞愧,父母为了避免羞愧,就会伪装自己,说孩子不懂事。父母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以才会评价孩子。诚实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妈妈说:“你要玩具车的欲求很好,只是我舍不得买。”孩子可能找爸爸买、找叔叔买,或者自己赚钱买,通过别的途径满足自己。他会知道自己没有问题,自己的需要也没有问题。可如果妈妈说:“你不应该提这个要求,你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不应该再有这样的想法,你这样很羞耻。”孩子就会认为:“我错了,我有需要本身就是错的”,于是不再通过别的途径满足自己,能量被堵住,形成无意识的信念:欲求可耻。

带着这样的信念长大,当人生中遇到机遇,比如可以争取加薪、升职时,以前父母的声音就会跳出来:“你不应该要求这么多,你的欲望不会被满足。”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要么放弃争取,要么争取的时候觉得周围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带着满腹怨气和恐惧跟人打交道,于是果然创造出不被满足的现实。父母不需要完美,能力上不能满足孩子或心里不愿满足孩子,这都很正常,但需要诚实。如果父母是诚实的,孩子得不到满足,顶多有些遗憾,但不会形成心理创伤——真相永远不伤害任何人。

第四,无条件给予。无论父母能给予的是几千块钱的玩具车,还是两块钱的贴纸,都很好。重要的是能不能无条件地给、痛痛快快地给、舒舒服服地给。父母富不富有不重要,孩子的欲求都很单纯。比如他说:“我想要那片树叶”,你摘给他,他就会玩得很开心,觉得自己很富足。富足,不取决于东西值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给的时候,能量是不是富足、畅快。我小时候家庭也不富有,但爸爸给我的感觉很富足。我在路边看到卖小龙虾的,说:“小龙虾好可爱,我要一只小龙虾当宠物。”妈妈就问:“你买它有什么用?买了它,到时候还不是得我帮你收拾!”爸爸见我脸色不好,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想要小龙虾,妈妈不给买。“你要几个?”“我要1个就行。”“买3个回去。”我爸爸就是这样,其实小龙虾也没多少钱,但他给了我富足的感觉。所以,我相信我的人生不会匮乏。

那我有没有限制性的信念呢?一样有。比如我在做事业规划时,头脑中出现了一个声音:“你衣食无忧,但不会豪富。豪富跟你没关系。”当听到这个声音时,我就去觉察它是从哪儿来的。如果没有觉察,我就会认为本来就是这样,从事的这个行业就是不会让人成为富豪。我做讲师,讲课收费已经不低了,能讲多少课、赚多少钱,都是有封顶的。如果我对自己的信念没有觉知,就会用头脑将这件事合理化,然后认同“这个行业出不了富豪”的信念。这是大部分人都会走的一条路:有一个念头,然后用头脑去证明它,把它奉为真理。但我没有向外合理化,我依然觉察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念?回想起小时候,爸爸每次看到电视里富豪的生活,就会对我说:“那些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有吃有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富豪的生活跟我没关系”,爸爸把这个信念写进了我脑袋里。

当觉察到这一点后,我慢慢获得一种自由,这个自由就是:我可以小富即安,也可以豪富,那取决于我的生命想达成哪种体验,而不是我只能如此。其实,“不必成为富豪”也是一种限制性信念,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地在这个世界上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可以是小富即安,也可以是豪富,我不知道,但我不去限制。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的欲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上面这个简单的方法,重新找回跟身心的联结。口渴了,去倒一杯水喝;不渴了,把水杯放下。这就是“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的过程。喝水这件事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被阻碍。

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上高中时,我住的宿舍很冷,但是我只盖了一床薄薄的被子,蜷缩着度过冬天。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冷。我为什么不知道冷热?因为妈妈不知道我的冷热,从小她就没有能力关注到我。我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冷的呢?一个同宿舍的女孩,她妈妈给她铺上很厚的被子后,还把手伸进去试一试,“宝贝,够不够暖?”看到这个情景,我哭了。我才知道:天哪,天下还有妈妈这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原来孩子的冷热是可以被妈妈关注到的。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其实自己一直很冷。小时候的感受没有被父母看到,孩子很容易变得麻木。所以,我们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鼓励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就像一个好妈妈一样关心自己,“你坐得舒不舒服?哪里感觉紧张?放松放松!”“晚上吃点什么喜欢的水果呢?现在渴不渴?出门穿的这件衣服,和皮肤接触的感觉好不好?”从一系列这样细微的事情上,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有个学员去商场,看到一双1000多块的鞋子,不打折。她产生的第一个信念是:等打折的时候再买。可是真的等到打折,首先她不一定还喜欢那双鞋,其次因为当下没有买到喜欢的鞋,她的心中总有一个空洞,即使买了其他的东西也填补不了这个空洞,到时候钱也花了,空洞还是存在。最终,她从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出发,买了那双鞋。她说,买完鞋感觉整个人都流动起来了,一天都阳光明媚,做事情动力十足。

第二步,当下创造接触,让欲望被满足。几年前,我坐飞机都坐经济舱,有一天我突然跟自己说:“我想体验一下头等舱。”那个时候,我出现了一个信念:“你要努力赚钱,多赚一些钱,才可以坐头等舱。”这个信念大概忽悠了我两天,然后我有了一个觉察:“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创造限制?我就是想坐头等舱。”我从这个限制中醒过来:“不管我赚多少钱,我就买头等舱。”只是一个想要的体验而已,就去满足它,创造条件满足它,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个时候一定有人想说:“如果你把头等舱的钱省下来,可以做别的事情啊!买了头等舱,就没有钱做别的事情了。”大家听到过这个声音吗?它背后的信念是匮乏——钱是有限的,有了A就不能有B,用完就没有了。当我跳出来,不被这个信念控制时,事实的真相可以是:我做别的事情有别的钱,钱不是有限的,而是不断流动的。当你能够有条件创造满足,就去满足。比如孩子玩一个玩具很开心,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你,想跟你分享这个喜悦:“妈妈,你快看!”这是多么美的能量流动,只要你现在面对的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那么就在当下去回应这个能量,去创造、享受——当下创造,当下享受。

第三步,满足后退回。在我的工作坊中,有两个学员产生了情感共振,拥抱在一起,彼此滋养。可是,大家不可能永远抱着。当你觉得想退回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个念头:“我先撤退,会不会伤害对方?”比如两个人聊天聊得特别开心,当你聊够了想走的时候,可能有个担心:“我先提出走,会不会伤害对方?”这是退回的时候产生的障碍。这个障碍也来自于信念:我从这种融合的感觉中退出,会伤害对方。去觉察一下,便得自由。

无念之愿,无为之为。什么叫无念之愿?就像上面提到的和尚的例子,他想要建寺庙,并没有那么多的念头,他只是追随这个心愿去做。

我们想象一颗种子是怎么长成大树的。种子会不会说“我要先学习大树的脉络和树干,学习大树是怎样生存的”?如果总是想这些,它就没法成长了。种子只是从一个细胞裂变成另一个细胞,抽一片叶子,接着自然地抽出第二片叶子,然后慢慢长出树干、更多的树叶。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先做一件喜欢做的事情,把这件事情落地了,创造接触满足,然后自然会有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发生。一件件追随自己的心去做,就会慢慢长成大树。

支付宝现在非常了不得,每天的交易量吓人,但它最初只有两名员工、两台电脑,用Excel表格对账。最初的网络交易没有中间担保,我先把钱打给你,你再把货发给我,那么我自然会有担心和不信任产生。马云看到了信用的需要,于是想做信用担保,来弥补交易信息不对称。于是他就去找卖家谈:“你想要更多的买家信任你吗?我给你提供担保”,然后手工录入交易信息。一个卖家用得挺好,就介绍给另一个卖家,慢慢地,越来越多人用,手工录入变成了电脑对账,然后去和银行签单。当初只能去找一家小银行的支行,慢慢发展到总行,再到银联。马云最初做支付宝时,没有想过必须和银联签单才能做支付宝,“我得先有多么完善的自动对账系统才能做支付宝”,他只是看到市场有需要,自己喜欢做,就去做了。企业也是一个机体,一点点成长。如果一开始就想“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就做不了事了。所以,不需要把财富作为目标,它只是工具。当你追随自己心的律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做自己喜欢的事,财富就会追随你而来。

讲了这么多信念制约人生的故事,那么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最好?就是无为,无为是最好的“为”。不给他任何信念,任由他全然自由地发展,他就会拥有最丰盛的人生。就像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所说:“我就是凭直觉做事的人,我的孩子自然也凭直觉。”对员工也一样。通常员工问我一件事情怎么办,我都问他:“那你喜欢怎么办?”我不会去教育他应该怎么办。教育了他,就限制了他,而且以后他一遇到问题,还会问我怎么办,那我永远没办法做自己的事,也没办法想出去玩几个月就玩几个月。我信任他们,“你才是做这个工作的人,你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你的工作由你决定”,结果他们自己创造出来一套工作流程,我什么都不用管。而且,因为流程是他们自己建立的,我也不用去监督。我也有着急想做好一件事的时候,然后我的朋友就会提醒我:“李雪,你已经浪费了几十年生命了,也不差这几天。”是这样的,所以当我开始着急、用力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放松,不做了。不做不是放弃,而是我知道事情有它内在的韵律。需要资源时,我不疯狂地抓取,而只是做我该做的,不用力地做,然后等待事情自动发生,这样总能心想事成。那时候,我写了一首诗:

当我不再制造分裂,安住于内在的中心,一切资源向我涌来。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每当我们不被信念制约,不去制造冲突、限制自己,只是保持一个无念之愿时,那么一切资源会自动涌来。我们欣赏顶级舞蹈家的舞蹈就会发现,他是不用力的,哪怕跳很高,也毫不费力地去做。100米跑是很需要用力的运动,但最顶尖的运动员跑的时候全身非常放松,肌肉自然摆动,没有用力地消耗,因此可以全然专心地跑步,能量都用在跑步上。比如两个人比武,一个人青筋暴露、肌肉鼓起来,高手会知道这种人特别容易被打倒,一打就倒。真正的高手上场,身体极度放松,像流水一般,能量从脚到腰,再传递到他手上,在过程中没有损耗,于是出手的一刹那势如破竹。所以,不是多努力就会多成功,而是你有多放松,就可以多成功。

如果平时为一些小事,我们都很用力,慢慢消耗到关键的点上,哪还有能量?一个成功的事业,可以像顶尖的舞蹈家、运动员、太极高手一样,不用力地去做,随着能量的流动而形成。所以,让财富追随你,无念、无为,同时守在自己的中心,问问“这一刻,我真正想要的体验是什么”。守住自己的初心,丰盛的人生就会追随你。书看完了,还不过瘾?扫描二维码关注“初心心理”,李雪的心理小说《招娣》及武志红多本电子书等你看,还可抢拍李雪全国线下讲座入场券,一切免费享有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