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知乎答题王”的链接,出于好奇,点开看了看。这是一款小程序,右下角“刘看山”的形象提示来者,这的确是知乎出品的答题游戏。
在排位赛里与人对垒。每一局五道题,得分多者获胜。随着不断的进阶,感觉这个游戏不对头。从白丁开始,到状元,大师甚至“XX之王”,这个游戏还是没有结束的征兆。在不断对垒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致瘾性。
我突然想起来,去年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瘾》。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叫做尼尔·埃亚尔。看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只记得作者是一个美国的科技博主,他声称自己研究了美国的很多互联网产品,发现了一种上瘾极致,即“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答题王这个小程序似乎是一个标准的样本。在答题的过程中看出了些许套路。
这个小程序设置了很多等级,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在前半段,每胜一局就能得到一个星星。但是到了一定的等级之后,如果输了一局,就会摘去一颗星星。这个等级是会往后退的。这个时候,如果继续答题,其实和赌博已经没啥区别了。失去的总想再赚回来,想赚回来就得继续答题,这不就是赌博么。只不过是把赌场上的筹码换成了标示等级的星星。
最初的问题极其简单。而正因为星星是如此之多,在不断答题进阶的过程中,它早就已经摸清楚了你擅长什么方面,不擅长什么方面。当你不断取胜的时候,系统开始不断放出你不擅长的题目。而在你已经连丢几局的时候,系统又开始分发你擅长的题目。这就像钝刀子剌肉一样反反复复的切你,力图让答题者上瘾。而且,登录也会有登录的奖励。
一个人如果从不关心体育新闻,他怎么可能回答的出NBA的题目。如果从不关心时尚,怎么会知道当季流行的是什么。如果从不爱看历史,又怎么会知道大小勃律在哪里。而每个人却都会有自己的专业,他们可能是医生/教师/律师/程序员,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
在答题王这里,一局之内会同时出现体育/时尚等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它也在不断提醒着你,这只是游戏。这里所谓的知识其实只能叫做信息。尽管界面里不断出现“知识”二字。
很多年前,CCTV2的《开心辞典》曾经风靡一时。那个时候的家长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剧,却允许他们看《开心辞典》和《百家讲坛》。大概家长们以为这种节目能够涨知识。但《开心辞典》也好,《百家讲坛》也罢,游戏的成分远大于学术。游戏打着知识的旗子出现,这样看来,还是让孩子们“吃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