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会读到让我觉得很不错的想一口气读下去的小说,我自知其中有一个很重的原因是小说我一直会先扣一个“这只是一个故事”的帽子,我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的,这种功利心被路路怼过一阵。
但我会喜欢硬科幻小说这种,如果有生之年看到小说里面的场景成真就有一种看着预言成真的先知一样的快感。最近看的短篇科幻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有些确实蛮符合当下的科技趋势的,如果是上个世纪就看了这些的人现在活着估计就有我说的那种先知一样的快感吧。
其他类型的小说,就不会太感冒了。也不是非名著不打卡什么的,这种偏见是一开始,那是本小说,就算是名著,对我来说也只是个故事,除了成为谈资、获得时间的消遣,好像也没别的能想到的了。然后就被路路怼,她说那就是一个故事啊,你为什么一定要得到什么,一定要像寓言什么的告述你一个道理?
我们都没扯到什么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拓宽眼界那些的。
后来我也自己会去琢磨,反复琢磨后会想通一些小说存在的意义,在自己这里大概分三层:
首先是,每个人的人生不会有那么多经历,小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你完成多种经历,就像获得多种人生一样。进阶一点,小说中的情节,有些是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情景下面的心情被作者抽丝剥茧用文字呈现出来,就像刚好踩到心里最软的地方,大概就是所谓的共鸣,影音作品更多的还是接收作者的表达,文字在这点上面效果更显著,仿佛找到了soulmate一样出现的认同感和愉悦感。这些都是一种感官上的体验。
然后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情景可以挪用小说里面的处理方式,就相当于一个前辈会有给到你他相同经历的一些参考意见,某种程度上参考意见累计越多,帮助处理决策的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最后是,阅读小说越多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经历越多划等号,那么对你个人来说相当于是在一个时空维度过着比别人多好几倍的经历,也比别人快好几倍的速度认识自己,更早地找到自己,固守自己。这难道是所谓超越“本我”探寻“自我”的意识觉醒?已经上升到哲学范围了,超纲题,不敢妄断。
不过以上也只是自己琢磨的,自己也知道自己出发点仍然是要去硬找小说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比对着目标需要的成果反向来劝自己而已罢了。
这些没跟路路讨论过,因为在她那里小说就是故事,是不需要掺和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