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朝前想、往后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朝前”、“往后”,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下一秒的自己。不要总局限在此刻的不足,过去的缺陷。
站在现在的节点,看曾经的自己,都是所谓“上帝视角”,如果我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想法层出不穷;
站在现在的节点,看未来的自己,或许迷茫或许不可测,但至少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是前进还是后退,是事后当诸葛还是事前多思考,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对于后半段的解释↓
“逆向”生活,
当产生负面情绪时,可以问这种情绪为什么会出现;
当觉得自己做事过度没有分寸时,可以自我反问,追溯情况发生的原因。
正着走路不通时,倒着走说不定就顺了。
1)以工作为例,面对一件不紧急的任务时,拖延症就犯了。
总会站在上帝视角开始懊恼,本可以一两天解决的事情,又拖到最后完成。
认为可重要可不重要,延后再做也可以,殊不知一天拖两天,两天拖一个礼拜。
最后即便想做也会被拖延症的惯性所打败。等领导突击检查才慌忙处理,或者说再缓两天。
总觉得时间还有,殊不知我们的“等一下”和“晚一会”,就和朋友间的“改天再约”一样没有定数。
2)被领导大声指点,以及纠正后。
前者是时而有委屈以及一瞬间的想辞职,玻璃心的席卷而来;后者是认识到错误,会去改正。
行动:
1)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马上做;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当天完成,不能超过72小时,除非特殊情况;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可以按照“五分钟定律”;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看工作量而定。
书里提到“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坦然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许觉得羞愧或许有玻璃心,但羞愧过后是成长,面对错误才能改正。
如果都是正面肯定,又该如何成长?
3)被批评指点后觉得委屈时,先玻璃心一会儿,劲头过了后再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被批评和指点。
其实答案已经在批评和指点中显露出来,如果觉得不至于,可以回忆发生这个事情的场景。反问自己,看到别人这么做,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