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境之南
1.
最近很忙,忙到很少有空坐下来,去感受或思索些什么。将近二十天,我的生物钟被弄得乱七八糟,学生期末考试、评卷、放假,招呼大学同学的来访,参加学校安排的培训。
很累,很忙,但是特别充实。
昨天中午上完最后一节培训课,拍照片的时候,突然感到了别离的伤感,原本我们是不认识的,只是四天过后,却成了彼此难忘的经历。
工作两年,除却刚上班时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和对教师岗位的敬畏,剩下的便是一个人摸着桥过河的实验,一次次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学生和自己。
我是个慢热的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毕业后到现在,我仍未转变角色,心里仍然会有抱怨和落差感,这种落差感来自于我的成长背景所形成不自信,以及后来的好胜心理。
2.
不过,我能感受到,两年后的我,在工作中慢慢变成“老油条”,开始明白怎样投机取巧,开始抱怨制度的不公平和生活的琐碎与无趣,看着身边的人慢慢开始升职加薪,开始我把这归结为我工作的太过稳定,这一刻突然觉醒,是原本的我在退步。
之前我以为自己是个高度自律的人,至少在某些方面,我可以优于他人很多。而真正的走出那个圈子,我发现了自己的狭隘和渺小。
原来,毕业后,我们的每一步脚踏实地,现实都会帮我们记得牢固,然后在不经意处,给于我们难以想象的回报。
我们自以为做给别人看的十分努力,但却了无收获自我麻痹,也总会在某一刻,将我们的无知幼稚暴露在太阳光下,狠狠扇耳光。
3.
找了许多成功的捷径和套路,才发现勤真的能补拙。
我们作为被培训人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我们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五位老师和一位教授,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我用了“洪荒之力”听懂了小班老师的大部分讲解,除却学生本身学习环境的不同,其余的便是古话讲的“勤能补拙”。
她能在连续四天不间断高强度的讲解、适应新的环境,精确到每个单词字母以及发音。配合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和声音,目的纯正,方法得当。
他帮助我们分析学生性格上的不同和学习接受能力,指出了目标学习的系统方法和接受能力的层层递进,这让平时对待教课态度不端正的我有了深刻地反思。
4.
学习是自己的事且是永恒的事,态度决定高度。
第一天,我在着急忙慌中穿了个拖鞋到达教室,因分的位置特别靠前,所以对他们的着装看的清楚,七月份的天气,他们全部正装出席,男士打领带穿西装皮鞋擦得发亮,女士职业套装小皮鞋,得体大方。我们一行百十来号人,从进报告厅到就坐,他们全部是礼貌注视并报以微笑,他们还会去前排主动握手表达友好。
这让我唏嘘,之前总觉得这样的表达太累和假,然而亲眼所见并切身体会的时候才发现,当习惯养成的时候,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便不是伪装,举手投足的习惯变成了高情商的重要标志。
他们中间最年轻的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年龄稍大些的有五十岁,但是被介绍的时候,无一例外全部都拥有着自己的头衔,在职研究生,跨专业博士,游历多少个国家,这通通让人震撼和感动。
学习永远没有限制,而我们活的就像那句话:有些人三十岁就已经死了,可是却到八十岁才被埋葬。
学习挺苦的,还不如刷微博。旅游挺累的,看攻略就知道。减肥总是不奏效,还不如追剧来的实在。
没时间,没动力,没钱,没人陪着。
所以我们原地踏步,不思进取,怨天尤人。
5.
努力与坚持是基础,兴趣是做事情最原始的动力,激情是超越他人的兴奋剂。
曾经以为我所见到的就是世界,后来才知道世界的好多面是我没有见到的。
已经好久了,我不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充满着能量和奋进的激情,仿佛每一刻都要刻不容缓和信心满满。
我从不否认我们中国教育的优势,也更喜欢他们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那不是夸大其词的盲目自信,是充满干劲的认真,不是按部就班的固定模式,而是创新和换位体验的新鲜。
而这是之前的我不曾反思过的。
我想我要静下心来开始思考,是否我创造的价值真的高于我的薪资,或者说我也只配拿那么一点工资?
毕业两年,一步步走到现在,是真的别人看不到我的优势还是我本身就是不优秀的?
我想我是后者。
6.
这个社会相对公平,人大多善良,而且对金钱和地位的分配趋于合理。即使有所不公,抱怨也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所以,是时候我该闭上抱怨的嘴巴了。
我需要努力,充实自己,将习惯养成,不再急功近利、套路与捷径,因为我知道,我的努力,我想要的,总有一天,他们会以我意想不到的形式来到我身边。
感恩相遇,活在当下。
以梦为马,不负邵华。
《第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