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第二部分:学会学习。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部分(第十章至第十八章):学会学习

即便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只要他对某些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能持之以恒,他定会在他痴迷的这件事上做出惊人的成就。请读《点亮心灯》第十章。


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示:

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孩子,他会把学习当作美味佳肴,去精心品味;当作优美动听的乐章,去尽情陶醉;当作意蕴深邃的画卷,去用心感悟。在遇到难题时,他会把它当作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如果一时找不到答案,他会认为自己正走进一座好玩的迷宫,东撞西碰,左拐右弯,妙趣横生。当他找到了钥匙,打开了大门,五光十色的珠宝展现在他的面前,他会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但他不会迷恋这些已经得到的东西,他仍会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路高歌,满怀希望地去寻找新的宝藏。

天才源于个性超凡潜质的凸现和对事物的兴趣与深究。

能激发孩子好奇心的父母和老师是最优秀的。

一个人勉强地干着自己既无兴趣、又非专长的事情,就是在 无情地摧残着自己的生命,果敢地放弃无法发挥自己才干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成功者的秘密武器。



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着苦学和乐学的争论。

主苦派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主乐派则恰恰相反,孔子就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南宋朱熹说:“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念出来,苦忧悲切,道理无缘得出来。”明代的王心斋写了一篇《乐学歌》:“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於呼!天之之乐,何知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卢国侠说,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于社会或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无论父母或老师,他们从来不问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需要什么样的方法。一味地相信自己的设计,把一棵棵小树苗弄成七扭八歪的盆景,试问这样的方法,孩子能成才吗?

孩子个性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有的是先天具有的,有的是后天养成的;有的孩子兴趣广泛,综合素质好;有的兴趣单一,有特长爱好。世界就是因为人的个性不同,才更加丰富多彩,万紫千红。


一、保护好奇心

一个人呱呱坠地,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做父母者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孩子永远 畅游在神秘的世界里,翱翔在变幻莫测的天空中……这样他的一生将是充满情趣的一生,好学的一生,快乐的一生,幸福的一生。他将自信,勇敢,无坚不摧。爱因斯坦说:“我的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孩子小的时候对光的好奇,对声音的好奇,对五颜六色的好奇,以后对说话的好奇,走路的好奇,再后来对玩具的好奇,对大人行为的好奇。大一点的时候对星星、月亮的好奇,对春天的花、夏天的云、秋天的叶和冬天的雪好奇;对童谣、寓言、故事、魔术、识字和数数的好奇;再长大一点,对唱歌、乐器、舞蹈、图画、书法和各种体育的好奇;这些都是他成长的动力。

有那么一些做父母的,对婴儿有着足够的耐心。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婴儿学说话,学走路。当孩子一旦会走了,到处跑来跑去,东抓西摸、撕书扯报,打镜子、拍电视、砸玩具、摔汽车,抓小鸡、逗小狗,掀桌子、拉板凳时,他们便失去了应有的耐心,不是训斥就是打骂。当孩子会说话,缠着大人问个没完没了,甚至提出许多让大人啼笑皆非的话题时,父母就不耐烦了:“你这娃真啰嗦!”“你问这干什么,烦不烦呀!”……一盆盆冰凉的水浇在了孩子热切的求知欲望上,孩子刚刚萌发的好奇心就在父母这不经意的言行中给毁灭了。

爱迪生的妈妈南希不是这样。

爱迪生五岁时,拿了许多鸡蛋,坐在上面孵小鸡;六岁的爱迪生想知道蜂窝里有什么东西,用棍子去捅;七岁的爱迪生给小朋友米吉喝药粉,他说药粉可以产生气体,使米吉像气球一样升上天空,这些作法使母亲十分难堪;八岁时母亲送他上学,只读了三个月,就因不安分守己而被开除。南希没有训斥儿子一句,亲自挑起了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不是让儿子死读书,而是领着他欣赏大自然,给他讲故事,专门在地下室为他开辟了实验室,后来他就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还有一篇文章也让卢国侠很受启发:

迈克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差,校长对他的母亲说:迈克或许并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差的无法让人接受。

母亲领回他,打算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才,可迈克对读书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天他路过一家超市,发现一个人正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他凑上前去,好奇而用心地观赏起来。后来母亲发现迈克,只要看到什么材料,就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态让自己满意为止。

许多年后,市政府决定在广场上放置一位名人的塑像。一位远道而来的塑像师,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在揭幕式上,这位塑像大师说:“我想把这座雕塑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获得她期望的成功,我的失败令她失望。现在我要告诉她,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的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我想对母亲说的是,希望今天的我不至于让她再次失望。”

这个人就是迈克。在人群中的母亲喜极而泣。她知道迈克并不笨,当年只是没有把他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卢国侠说:“我深深地被这些故事所打动,深切地体会到: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一定要放弃自己的虚荣心,读懂我们的孩子,按照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和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他们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卢国侠在教育严婧时,决不违背女儿的意志,而是因势利导激发她更为广泛的兴趣。

严婧家所在的艺术师范学校,气氛很活跃,音乐老师不是弹钢琴,就是调嗓门;美术老师则静悄悄地在画画。听到钢琴声严婧就特别兴奋,一天她提出要学钢琴,妈妈看她那迫切的样子,就一口答应了。开始时老师对她要求很严,进步也很快。大约弹了半年时间,她突然提出不弹钢琴了。

原陕西省艺术师范学校高讲翟秀莹老师给严婧辅导钢琴

“为什么?”妈妈不解地问。

“教钢琴的伯伯很厉害,一弹错就大声地批评我,我很害怕。”她很懂事地说:“我知道伯伯为我好,每次批评后还给我吃糖。可我一坐在凳子上心里就发慌,越慌越容易出错,伯伯就越是要 批评,我真不想再弹了。”

“好,那就不弹了。”妈妈非常理解女儿这个时候的心情。

看了艺术师范学校办的舞蹈晚会后,她又提出想学舞蹈,妈妈又支持她去学。由于喜爱,进步很快。

暑假妈妈所在的学校组织老师去延安,妈妈带了她。在车上她不停地给大家唱歌、跳舞,同事们都夸她跳得好,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旅途的疲劳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而消失。

后来她又学书法、画画。

有人说,你娃朝三暮四,到头来什么也可能学不好。

其实妈妈并不一定要严婧成为钢琴家、舞蹈家、书法家、画家,只是为了满足女儿的好奇心,保护女儿的好奇心,让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卢国侠说:“如果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勉强让她做,就会使她感到是一种负担,容易破坏她的心境。”

卢国侠希望女儿那颗不安分守己的心,更加活跃;希望女儿那双明亮的眼睛永远保持对人生、对大自然的质疑;希望女儿在对一切事物的无限惊诧中不断地悟出点儿什么;更希望女儿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永远伴随着她度过快乐的一生。

有人对名震全球的贝尔实验室 100 名卓越的科学家,进行了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献身科学事业并取得伟大成就”的问卷调查。调查者满以为是:宏伟的理想,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是贝尔无以伦比的科研气氛和一流的设备,还是一次偶然的机遇……然而,科学家们都毫不例外地回答:“兴趣。”


二、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望是上帝在孩子出生时,赠送给他的最佳礼品,我们要充分地激发它、保护它、使用它,对此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宋代的苏洵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苏洵很爱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尽早成才。他手头有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可又比较枯燥,担心孩子没有兴趣看完。有一天儿子苏辙在书房外玩,苏洵装着没有看见,对家人大声地说,我要出去几天,我这里有一本很好的书,担心我走后两个儿子把这本书弄破或弄丢了,你一定给我藏好,千万别让他兄弟俩知道,然后他又贴在家人的耳朵上嘀咕了几句。父亲走后,苏辙一直注视着家人的举动。当他发现了藏书的地方后,就把父亲的话告诉了苏轼。一天兄弟俩趁家人不在,将书悄悄地偷走,没日没夜地读,读后收益非浅。他们又将书放回原处。这一切家人看得清清楚楚。苏洵回后,家人如实禀告,苏洵会心地笑了。

试想,如果苏洵,不采取调动孩子好奇心的办法,而是讲许多大道理,让孩子去读,孩子觉得枯燥读不下去,他又打又骂,能收到这样好的效果吗?

严婧小时候的一个夜晚,母女俩在操场上乘凉,一轮皎洁的 明月挂在天空,无数星星神秘地对着她们母女眨着俏皮的小眼睛。

严婧问:“月亮是不是星星的妈妈?” 

“是呀。”妈妈回答着女儿好奇的问话。 

“怎么看不见星星的爸爸呢?”

“星星的爸爸是太阳,白天上班去挣钱,晚上累了要睡觉。”

“妈妈一个人能管了那么多孩子吗?”      

 “那些孩子不需要妈妈过多地照顾,只要妈妈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做,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做,并且能做的很好。”  

 “那你为什么不给我生个小弟弟呀!”      

 “现在中国人太多,国家不允许多生。”      

“月亮为什么就可以多生,国家不管吗?”    

 “那些星星都是很早很早以前月亮妈妈生的。他们都是大人了,有的比月亮妈妈还高大呢。”          

 “那我怎么觉得他们比月亮妈妈小得多?”    

 “那是因为它们离我们远,月亮妈妈离我们近,就像小鸟飞得越高就越小,再高点我们就看不见了。”      

“妈妈,你真聪明。”严婧对妈妈懂得这么多无不羡慕。

孩子每一次好奇心的出现,都是一次新的求知里程的开始。每一次好奇心的满足,都会鼓励他充满信心地向着更高的层次、更深的领域进军。

女儿一天天在长大,知识一天天在增加,她懂得的东西更多了。这时妈妈就给她从科学的角度讲太阳、月亮、星星的真实情况,那个时候她太小,给她讲得太深奥她听不懂,如果不回答就会挫伤她的好奇心。

还有一次,妈妈领严婧去一位朋友家,朋友从冰箱里拿出自制的冰棍给她们吃。在回家的路上母女俩有一段对话:

严婧说:“阿姨真行,会造冰棍。”

妈妈说:“冰箱的温度很低,就像冬天一样,水可以结成冰。阿姨把糖水倒在一个盒子里,放在冰箱,冻成冰块,吃的时候拿出来就好了。”

“那我们家为什么不买冰箱做冰棍呢?”      

“买冰箱要很多很多的钱,我们的钱暂时还不够。”  

“我以后不再花钱买小食品了,攒下钱买冰箱,好吗?” 

“好啊,你可要说话算数。”

从那以后,她真的不再要钱买小食品了。

1990 年,搬家时卢国侠对丈夫说:“别的家具不急买,先买个冰箱。”

“冰箱以后再买吧。”  严婧她爸说。 

“严婧早就希望有个冰箱,我也答应了,钱不够再借朋友点。”妈妈表示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

冰箱买回来后,严婧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们家有冰箱了!我可以自己造冰棍了!”后来妈妈就教她做冰棍,她常常把小朋友叫到家里,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自制的冰棍,摇头晃脑地品尝着,看着她那高兴的样子,卢国侠有说不出的高兴。


三、体验成就感

小孩子有着很强的成功欲。为了获得成功,他们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胆略。

一天,严婧回到家里对妈妈说:“操场沙坑上有个木梯子,共八个台阶,比我小的男孩子都敢从顶层向下跳,跳下去后他们很得意,可我试了几次都不敢向下跳。”

“明天妈妈帮你去跳。”

第二天她们母女来到了沙坑前,妈妈让女儿由最低的哪个台阶跳,一次比一次只高一个台阶,第七个台阶跳下后,妈妈让她上第八个台阶,她有点儿胆怯。妈妈说:“不要怕,妈妈拉着你的手向下跳。”在妈妈的帮助下她跳了下来。

妈妈表扬了女儿的勇敢并说:“这次妈妈不拉你的手了,妈妈在下面保护你,我喊一二三,你就往下跳。”当妈妈喊到“三”时,她双眼一闭猛地跳了下去,后来就再不用人管了。

又过了几天严婧对妈妈说:“今天我们比赛跳沙坑了,男孩子一个个都跳下去了,神气地问女孩子,谁敢从最高层向下跳?我一个箭步冲上去跳了下来,让男孩子们瞪大了双眼。我又帮助女孩子练习,最后有两个小女孩也从最高处跳了下去。”看见她得意的样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四、乐学成习惯

人的情绪反应渐渐会养成一种规则,从小获得正确情绪的反应,就会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情绪习惯。一旦孩子形成了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习惯,在任何时候他都会把学习当作美味佳肴去享受,不会认为学习是负担。

只能告诉孩子可以学什么,不能强迫孩子必须学什么。目的是把要他学,变成他要学。这不只是文字排列顺序的变化,而是学习态度上质的飞跃,要他学是被动的接受,他要学是主动地钻研,二者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一天邻居的小孩来找严婧玩,看见严婧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写文章,就说:“严婧姐姐好刻苦呀。”

卢国侠说:“严婧姐姐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享受哩。” 

“我不信,只有傻瓜才把学习当乐趣。”

严婧说:“学习苦你为什么也要学呢?” 

“我不想学,是父母和老师逼着我学。”

那孩子走后,严婧对妈妈说:“这孩子完了,将来肯定不会是个好学生。”

后来严婧在她的随笔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让时光白白流逝,等于慢性自杀,我一定要抓住时间读更多的书。对我来说,没有书读就会感到无聊和空虚。我认为书籍不是用纸印刷出来的,而是用甘蔗做成的,读书是最甜蜜的事业。

由于严婧从小养成了乐学的习惯,学习一直不用父母操心。卢国侠说:“我们对女儿的期望值并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高,所以就没有必要给她施加任何压力。”


附:严婧随笔一篇

我的书房

搬进了装修一新明亮宽敞的新家,添置了不少家具。然而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唯独钟爱的是:我那小小的书房。这大概与我从小就酷爱读书有关吧。

书房是我的城堡,它仅八平方米,也不奢华。却是我茁壮成长的源头之水,更是我看书学习的阵地。墙面上挂着名画家崔振宽的山水画和王伯赠我“宠辱不惊”的书法条幅,它们不时地散发出淡淡的墨香。房中飘荡着优美的乐曲,轻抚着我的心灵。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时快时慢跳动着的音符,让这古朴的城堡呈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优雅。

书柜是书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架书柜装满了各种书籍,它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书籍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地相互 依恋着。这些书或古典,或现代,或时髦,或守旧,有的古香古色,有的装裱新潮。红、粉、蓝、黑、白,色彩各异,就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人物聚在一起,有天真纯情的少女,有雍容华贵的少妇,有风度翩翩的绅士……他们在一起亲切地交流着各自的经历和想像……

靠着窗户,摆着一张书桌。在我心中这才是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每当学习累了,一抬头,窗外那一幅流动着的风景画扑面而来,那一株株梧桐树的变化预示着四季交替,春的嫩绿,夏的鲜艳,秋的金黄,冬的飘零,四季各异但同样美丽和谐。透过这扇窗户,我品尝过昼与夜交替的神秘。清晨太阳把它的金色洒满书房,当夕阳与大地最后亲吻时,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皎洁的月色又给书房涂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粉,无数星星在窥视着书房的隐秘。关上窗户,拉严窗帘,打开台灯,整个世界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我喜欢这宁谧、安详的感觉,在“宁静致远”的气氛中我读着、写着、思索着……

在这里我懂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这里我走进了《巴黎圣母院》,《子夜》时我又去寻找《家》的足迹。我向爱因斯坦《祝福》,我同居里夫人《第二次握手》,踏着崎岖平凹的道路走进《平凡的世界》,我经历了《春》的温暖,《秋》的萧条,冬天在《林海雪原》上滑着雪橇,在《荷塘月色》中品尝过《茶花女》捧上的龙井,在《静静的顿河》上我坐着船儿《飘》向《遥远的地方》,我访问过高尔基的《母亲》,拜会了《基督山伯爵》,在大海边我听过《海燕》的高歌,《雷雨》的喧啸。在《史记》中我见到了《离骚》《左传》。在《四世同堂》里还认识了苏轼、曹雪芹、巴金和张爱玲。我有时《徘徊》,有时《彷徨》,但我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陶醉在书的殿堂,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我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悠闲与快乐之中我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的富足与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