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小男生和小女生,玩着玩着有点恼了。男生说:“好男不跟女斗,看你是女的,我让你一回!”
男人女人争论着什么,男人的嘴角扯着一丝不屑:“女人家嘛!”言外之意——懂什么!
“女人家”,我理解这三个字的含义却是——有女人,家才是家;有什么样的女人就有什么样的家。
不管是小男生还是大男人,谁能离得了妈妈离得了“她”!
妈妈,她就是家。
她是热腾腾的饭菜,是干净整齐的衣服。哪怕再穷的家,有妈妈的操持,就是温暖的巢。
记得小时候,放学到家,刚到门口,就喊“妈妈,我回来了!”只有听到妈妈的应答,心才踏实。如果她没在家,那一定要到菜园里找,到村头去等那在田里干活的妈妈回家。
有多少人回忆起小时候,画面里总是有母亲的身影?母亲在灶上忙碌,母亲在油灯下做针线,母亲在菜园里拔草……人到中年,哪怕你富甲一方、呼风唤雨,你也会承认,记忆中最好吃的饭菜是妈妈做的;最温暖的地方是妈妈的怀抱;世上最心疼自己的,是老妈妈。
我的拙文《秋风起》下面有两个简友的留言很让我动容——“我们这儿有'秋风冷,想亲娘'的说法。”“有人说,'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老家',我想是这样的。”在外的游子,所谓想家,其实是就想妈妈;想念家的味道,其实就是想念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吧。当妈妈不在了,心里的家也就没有了。
做班主任的时候,我喜欢跟刚踏进中学孩子们说:“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你走出家门,表现出来是你的家庭教养。咱可不能给父母抹黑呀。”
而中国传统的家庭里,父亲往往寡言。家庭教养,更多的是来自母亲。有怎样的母亲,就有怎样的孩子。
从小接受到的就是母亲很传统的教育:女孩子早起要梳好头、洒扫庭院;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勤快不邋遢;不讲脏话不骂人;见到长辈要称呼……
长大出嫁,母亲教导要孝敬公婆,尊敬长辈;夫妻遇事好好商量,多体谅、不苛责,莫吵架,家和万事兴……
婚后自己真正“领门头过日子”,才知道女人真的是一个家庭的魂。
比如家务,你如果不干,永远都在那。你要想自己看得下去,就得单位家庭陀螺样转个不停。那人不会做饭我也就认了,但拖地洗衣服之类,人家眼里永远是“这也不脏嘛”。甚至每天早上,例行的一个问句是“老婆,我袜子呢?”
有朋友说,那人全被我惯坏了。我就心里埋怨母亲的教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害了自己。刚结婚的时候,那人表现还挺积极的,吃过饭还要收拾碗筷,我就夺过来了——怎能让男人做家务呢。日积月累,那人就被我培养成了只会煮个白水面、其他家务一律不做的笨蛋、懒汉。
所以,曾经就是高速运转的陀螺,不能停,停下了估计家就脏乱得不成家了。
可惜,我遗传了母亲的勤劳,却没有继承母亲任劳任怨的品质。
经常因为累、烦而暴躁不已。然后就一边做一边唠叨、数落,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家里的气氛当然是沉闷的,孩子也吓得不敢吭声。母亲知道后,她说,饭是你做的不错,但听你不停地唠叨,那饭还能吃得香吗?
我当然明白母亲话里的意思——一个家庭主妇,主宰着家庭的幸福。而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天,在朋友圈里,我写道:“早上他来电话问最近孩子状态怎样,我说你怎么不问问我状态怎样?他说孩子的状态就是你的状态,你的状态就是我的状态。”结果朋友们纷纷点赞评论,可见“你的状态就是我的状态”这绝对是大多数家庭的情形。
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女人影响一个家庭的三代,这话听起来很夸张,实则是真理。
我一直坚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善良的母亲,是一个孩子的福气。对孩子最大的疼爱莫过于给他(她)向上向善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怎样的母亲基本上就有怎样的孩子。而无数个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
“女人家”,有了女人才有温暖幸福的家;而无数个小家,组成了国家。
女人家,可不能小觑,恰恰应该是值得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