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前几天兴高采烈的跟我说:家里给介绍了个男生,对方条件还行,国企工作,有车有房。说是天天早上接送, 逢约必先问她想吃什么,也算殷勤。
朋友自己努力奋斗,工作拼命,工资也算高水平了。当天她兴奋地说:这就差不多了,第一个相亲见的男生,整体还好,虽然他单位在郊区,以后如果可以,我回去那边也好,我都想好工作要怎么规划了……我看着她已经开始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估计八成是感觉不错,应该能成。
过了几天,再聊起,我问进展咋样?她一副默然的表情,半晌悠悠地说:“那男生回去跟他爸妈说,感觉可以,就是他自己太内向,不懂得怎么和我聊,然后我们就没再联系了……
其实我也没多大感觉,就是觉得家里给介绍了,到了年龄,说实话我也没什么感觉,为了他去郊区,我一个在市里生活这么长时间的人,自己能自给自足,为了他委曲求全也没啥意义……”
是啊,以我这朋友的能力,确实自己能在市里买房的。
但是回归到这次相亲的问题上,男生真的是因为自己内向所以不联系就没下文了吗?如果真的内向怎么会刚开始表现的殷勤,二十大几的成年人,真喜欢一个人的话,内向,不善表达,行动和态度也能说明一切。
我想,女生听到的回复只是基于两家大人熟识的一个借口吧。
这就是相亲的特色:带着目的性见面认识,彼此心知肚明,掺和着家人等的不纯粹,让人总有点摸不着真情实感的套路感觉。
比如表现的殷勤,或许只是男方为了了解而了解的举动,然而女方就兴奋误解成是他足够有感觉,殊不知这之前男方或许相亲不下N次,殷勤表现也只是既定了解套路。女方被热情打动,都没顾及所谓实际,没明白自己是否真有感觉,就已经想好了接受,多半是对幸福期许来得容易下,冲昏了头脑,刚开始会兴奋的急于告诉我,到后来又默然。
如果说爱情产生无非两种:第一一见钟情,第二日久生情,而这两者在相亲的前提下,又能实现多少。一见钟情本就是需要极大的缘分才能遇见,而日久生情,以相亲这种来说,就是第一次见面感觉不足,多了解多接触才足以发展下去,可是接受并适应相亲的人早把它当成一个“例行公事”,就像面试一样,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平衡和参考,没那么多火花就迅速转移。
成年人的世界,再没有学生时代的痴情与愁思,更多的是成熟与思考,所以那种女生高冷,男生穷追不舍的戏码在成熟世界,尤其是相亲场景下,少之甚少。更何况是在遇到真爱几率极低,并且现实考量众多的情况下。
所以为什么冷却到不联系,多半是这些原因吧……
有时候我在想,相亲能遇到人生伴侣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对于一部分人是真的有用且成为了现实,并且事实证明还算不错。但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就是难上难。
以至于后来有些会是一种痛苦的回忆。
奇葩的人事和奇葩的经历,你甚至会经常泛起一种怀疑自己的态度。
怀疑自己到底是有多差,别人会介绍对方给自己;
考虑是不是自己真的过分冷漠,于是违心地表现主动;
甚至会心生自卑,觉得应该接受现实,对方稍微表现的有点诚意,就开始想着接受;
这何尝不是一种将就……
可能不是因为你的问题,也不是对方的问题,只是刚好这个契机与合适与否的问题。
相亲将一种有可能的恋爱感觉增加了物质等等的因素,双方都在无限的考虑中彼此衡量,而决定恋爱直到最后结婚的本质:爱情,却少的微乎其微了。
那天看冰心先生说给铁凝的话:关于爱情,你不要找,你要等。
冰心在留学时期相遇先生吴文藻,象牙塔里延展爱情,携手相伴56年,然而铁凝风华正茂的年纪里,孑然一身。孤独16年后,直到50岁时才遇到真正的人生伴侣,挚爱之人,50岁的华生。
爱情好像永远不是一件你努力就能得到的事,它需要机遇,需要时间,需要合适的点,只是别人在最合适的时候遇到,那是别人的幸运,而你,上天多设了一道坎,或许能遇见,或许不能,诸多不定,但千万别委屈求全,别在孤独面前退缩,否则你以后有可能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结婚后遇到今生挚爱,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