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在我骨子里,一直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我知道,我的根深深地扎在那里,我的魂时刻牵挂着那里。所以,每每听到别人说农村人的种种不好时,我就像个行走的炸弹,瞬间点燃,总要跟人家争个高下,证明我们农村人其实很好。
可是,今天下午的经历,我开始动摇心底的坚守,更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不知道是我阅历太浅,看东西太片面,还是我这几年很少回家,对村里的事了解太少。总之,所见所闻让我脑袋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尴尬。
夏日里,大家有乘凉的习惯。吃过晚饭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会聚在一起,聊聊天,侃侃大山,或者打打扑克什么。老叔家开了一个小超市,理所当然,这里成了大家聚会的中心。原本,这也没什么,大家茶余饭后沟通下,交流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只是,聊天的内容和形式,我实在是难以接受。
今天老叔出门,我帮着看店,近距离的亲历这一幕幕,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姑且就用文字记录好了。
无聊的八卦
大家蹲坐在树下,窗前,或者墙根下,男人通常嘴里叼根烟,女人们手里拿个扇子,或者手边有个竹篮,随手摘点韭菜,豆角啥的。然后便开始今天的话题。
今天的话题锁定一个刚回娘家的小姐姐,原来她三年前离婚了。人群中开始有各种声音。
“这是谁家那老大吗?听说离婚了,是吗?”
“你说这孩子长得也挺好的,怎么人家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听说是那个男的不正经,外边有人了。”
“这孩子真傻,当时找婆家就没要钱,白跟人家过这么多年,现在人家说不要就不要了。”
“现在这世道,男人,没几个好东西。”
“你看她家孩子了吗?那孩子眼睛还不好呢?好像叫什么弱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比给自己儿子说媒都热心。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隐私就这样被赤裸裸的讨论着,也不知道这样去揭人家伤疤有什么意义,更不知道,作为大龄单身狗的我,是不是也经常是他们八卦的素材,更不知道,生活在她们身边的妈妈,每天要因为我承受多大的压力?
尴尬的询问
刚才还在听她们谈论小姐姐的事,很快,我就成了女主角。
“这姑娘长得真白净,谁家的?”当我说出爸爸的名字后,人家就会说:“哎呀,你有三十多了吧?搞对象没?”
“还没结婚啊?可别挑了,眼光别太高,差不多就行了。”
“想找啥样的?在这么挑,该找不出去了。”
“我娘家有一个老姑娘,四十多没找婆家,现在条件好的,人家不要她,条件不好的,她还看不上。”
“你结婚了吧?怎么没操办呢?孩子几岁了?”
这只是其中几条,你能想象我一晚上听见二十几个这样对话的感觉吗?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问:“现在在哪?干啥呢?一个月挣多少钱?怎么还不结婚?”
不远处,我还能听见几个大妈交头接耳的对我指指点点:“那就是老陈家那个老大,三十好几也没搞对象……”看我往那边看,赶紧把声音压低,然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笑着说:“哎呀,回来啦!瘦了,又变漂亮了。”
面对这些,我真不知该说点啥好!论辈分,都是我的叔伯婶娘,都该值得我尊重的人。可这样无理的询问,我真的是尊重不起来。我只能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心胸开阔点,人家是好心关心你,可另一个声音确实气氛难平,我只能利用心底的自尊底线,不断强压怒火,同时还得强颜欢笑的礼貌回答。
我不明白我是否结婚到底跟他们有多大关系?我也感受不到她们心底对我有多少关心?更不理解她们除了有一对结婚的儿女,还有什么值得跟我和妈妈炫耀?论孝顺,论对父母的关心,我看不出和那些天天骂他们,不管他们的儿女相比,我差少多少?可就因为我大龄未婚这一件事,就可以作为她们一直谈论的谈资。
恶意的诅咒
不知谁说到最近有人又生了一个女孩儿,目前家里已经四个女孩了。现在不比我们八零后,计划生育高峰期。在这个少生优育的年代,一家生四个孩子,而且都是女孩儿,足以成为小山村的头版头条了。更无语的是,原来男主角曾是在坐一个大妈妹妹的前男友,据说当时感情还很好,因为男方父亲不同意,所以分手了。
于是那个大妈就说:“活该,就看他爸那样,他们家一辈子也生不出孙子,我看,注定断子绝孙……”
后面的话简直不堪入耳,十几年前的旧账本,我不知道她一个姐姐怎么就一直在书写新仇恨。那恶意的诅咒背后,我真不知道是否还保存几分良知?
冰冷的嘲讽
天热渐晚,有一个开着四轮车的人上来送货。到路口就怎么也不能掉头了。不知是路况不熟,还是刚开车的新手,亦或是天黑视线受阻。总之将近十分钟,都在原地打转。大家停下一切话题,都开始把目光投向那个掉头的司机。
“一看就是新手,会不会开车啊?”
“你看,你看,都快撞墙了。”
“这个傻~,真是笨的要死。”
“哈哈哈,你看,他又撞墙了。”
“怎么了?”
“倒车呢,半天都没开过去了。”
“倒车不就是挂档,离合吗?怎么还开不过去。”
“估计可能是看大伙都看他,紧张了。”
这么久,总算有一句像样的话。听见她们哈哈大笑的声音,我似乎看见车里司机脸上那豆大的汗珠。作为旁观者,我心里为之汗颜。
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还有那些嘲讽他的人群。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可那份麻木和不仁是如此真实的存在。
小村里的头条
今晚老婶还有老妈她们一行四人去市里看音乐喷泉,因为老妈没看过,我合计正好趁这个机会去看看。
于是乎,这就成了小村里的另一个头条。每个来的人都会问:“他们去哪了?都谁去了?”
“你老叔去看喷泉了?啥时候回来?”
“其实没啥好看的,就那么回事。”
“人家都旅游去了,好像去看温泉”。
“妈呀,可真能够,这老远去看那玩意。”
“听说7:30喷。”
“我怎么记得是8:40呢?”
“你看着吧,回来不得半夜啊?”
时间到8:30时,人群慢慢散去,讨论声也渐渐消失,每个人走时,几乎都会说一句,咋还没回来呢?我初步领略了语言的功力,喷泉直接说成温泉,再传几个人,还不定会说成啥。
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当下无言,只是瞬间觉得耳根清净了很多。
静静的坐在那,心里如打翻五味瓶。这还是我熟悉的家乡吗?这还是我心中那质朴的乡亲吗?这还是那些我为之辩护的乡情吗?我不想否认自己的认知,可今天的见闻,我着实不再坚信心底的信念。
在这里,我看见了赤裸裸的人性的弱点,那种小农主义,还有自私,麻木的性格展露无遗。以前一直觉得,农村物质相对贫瘠。可今天我才发现,比物质更贫瘠的,是人的修养。饭能乱吃,顶多伤人。可话却不可以乱说,因为伤己。
我多么希望,今晚所有的见闻,仅仅就是一场虚幻的试听。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仅仅代表农村的一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骨子里,血液里,都保留着农民那份质朴,善良,热情和纯真。毕竟,真正有正事的人,谁天天坐在当街呆着,谁又有精力去说别人的闲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