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几天看的书,我都会对前面一部分的内容有较深的感受,大概是能够联系上自己的生活实际吧。
01. 换梯术
“传统智慧上的误区,即通过努力付出和按部就班的发展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勤奋和运气当然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但它们绝非全部。“
“我们生活在一个打破传统的登梯时代。不只是政治,在企业和个人发展,乃至教育、娱乐和创新方面都是这样。传统的路径不只是速度慢;如果我们想竞争,想创新,走传统之路势必不可行。“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规划的道路也是传统的,即通过勤劳苦干,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进阶。但是我知道时代不一样,以前一个人可能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打拼好些年才能“出人头地”,但现在世界的多元化,人的多元化,你不一定只能在一个方向努力谋求成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必须要拼命地工作、努力学习,但是我们可以途中换几架梯子,然后以不同的经历证明自己的能力。
“若他能成就彼处,他就能成就四方。”“要取得成功,我们就需要像“换梯”者那样去思考,像创业者那样去行动。我们必须更加会干,而不只是更加肯干。”
02.师傅领进门
数据表明,更快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往往都得到了曾是“过来人”的成功者的指点。获胜的公式,似乎是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导师,并说服他们来辅导我们。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一位导师确实是可以帮你加快前进的脚步。但这种师徒关系需得是自愿走到一起并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这样辅导的效果就会好很多。千万不要那种“正式拜师求辅导”,而是要设法建立起一种自发的纽带联系。
突然想起我的导师,在她还没成为我的导师之前,她就在我心中是一个榜样的存在,我敬佩她,渴望跟随她的脚步。后来果真成为她的徒弟,十分激动。她不仅在工作上指导我,给予我鼓励和支持,在生活上也关心我。我从未遇到过比她还要真诚和无私的人。到现在,我工作上所有取得的小小的成就,都要感谢我亲爱的导师的帮助。
“不要只找到教我们做事儿的导师,而要找到一个指引我们人生之路的导师。作为徒弟,要会培养与导师的私交,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寻求导师的建议,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正式挑战。而且要很关心导师的生活。要培养一中深入的、内生性的关系,建立能够引领我们人生旅程的师徒关系,而不是仅仅注重实践操作。
03.快速反馈
我是个极其厚脸皮的人,我经常跑到师傅面前“找骂”,因为说句实在话,我是一个禁不起表扬的人,所以总会求批评。说也奇怪,很早我就有这样一种意识,别人批评的,是我的行为,并不是我这个人。所以打小我就是个禁得住批评的人。所以每当师傅批评我,我是真心的感激。
“最好的导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能在我们需要逆耳忠言时大声对我们说“不”,而且,我们也更能听得进去。”所幸我已经遇到了这么一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