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应该放下所有的固定的标准,所有的标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的发展。
1、例如谈一场恋爱 。一定要谈恋爱吗?为了脱单而脱单,岂不是浪费时间和感情,不要因为内心寂寞和生殖冲动而去谈恋爱。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但也不是佛系随缘,充实自己,充实的自己是会发光的,这是个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个吸引别人的过程。到时候缘分自己就来了,时间问题,不过也有可能那个ta不在大学时期。
2、例如整天泡图书馆。我看过太多在图书馆刷手机的人了,更看过把约会地点定在图书馆的,然后亲亲抱抱举高高。所以重要的不是待图书馆,而是你在图书馆干什么,而且重点但也不是图书馆的地理位置,而是那个氛围,其实有很多环境完全可以代替图书馆,如果图书馆的设施不怎么样,完全可以去附近找找安静的小店自习看书,我最近在地铁上在上课前在等人的这些间隙时间中刷完了一本《影响力》。
3、例如考证书。证书越多越好吗?我见过把考证书当成人生理想的人,疯了一样的考证书,连跟自己专业没有一毛钱关系的证书,都费很大的精力去考。我觉得还是要取舍,而且千万不要证书当成一种能力。证书≠能力!通过考证书来掩饰自己实践能力的不足真的是自欺欺人。
证书是一块敲门砖没有错,但进门后,证书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
4、例如健身。我在健身房办了卡,按照世俗的标准,我应该每周坚持去健身,打卡分享自己的健身成果,,还要坚持写健身日记等等,事实上,我也尝试这么做了,但会突然发现自己活在框架之中,健身非得这么严肃吗?怎么这么多条条框框,还会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一种迷之的优越感,觉得健身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因为我身边的朋友都不怎么健身),
后来我发现真的发现太累了,要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才对,也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每天操场走6000+步,能站着就不坐着,重要的是运动意识和思维的养成,而不是追求形式。
所以真的不用刻意逼自己健身。很累,会逼出抑郁症来的。
人嘛,活得开心就好。
5、例如体会孤独。我看过太多的鸡汤了,什么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努力,舍友都在吃鸡都在追剧,而我默默地努力泡图书馆,什么青春注定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什么合群就是一种失败,这种文章,真的很多,我想说,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啊?!有点过于感性标榜自己独自努力。
一个自习太正常了吧,我们都已经18+了,已经成年了,举个例子来说吧,我和我一个室友玩的比较好,但是我们其实很少约自习,自己想去就去咯,干嘛非要别人陪着,宿舍四个人,经常自己干自己的,自己泡图书馆。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再一个就是室友都在堕落而我在努力——不合群是一种常态 版本。
这→_→,真的只是价值观不同的问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别人在打游戏就打游戏,追剧就追剧,
有的人能通过打游戏进过国家赛甚至世界赛级,有些人能通过追剧,尝试写剧本练习配音,剪视频,拍微电影。
泡图书馆并不显得多么优越,这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别说不合群的问题了,室友是人生阶段非常重要的朋友,能把关系处理好就处理好吧,不要因为刻意标榜自己的努力而忽视了ta们。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孤独,正是一个人独立人格养成的前提。
6、例如阅读。《百年孤独》《羊脂球》—《红楼梦》…等等经典的文学书一定要强迫自己读吗?我觉得其实不必如此。
要跳出文学书的框架
要跳出文学书的框架
要跳出文学书的框架
!!!!
不要仅仅局限于文学书了,大学这个阶段,仅限于这一类书会让人变得矫情文艺又多愁善感,容易多想,常常偏离现实。(亲测真的是如此)
所以,尝试一些别的书。
比如心理学例如一些现实性比较强的书,不要觉得世俗,大学本就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倒不是倡导去读《厚黑学》一类书,而是要有一定的社会意识。
这是我最近在看的书。
非文学书真的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APP:藏书馆
7、例如兴趣爱好。书法值得推荐。
下面是我写的字,可能不算太好,但是也经常被人夸(捂脸)。
例如乐器,其实我很羡慕那些会弹吉他的人,我自学一段时间,发现比较难,加上事情太多了,没有坚持下去。
我公众号有我整理的关于好习惯方面的干货。
后台回复:习惯 两个字就可以获得
有兴趣可以看看往期文章,公众号开通不到半个月,有你的支持,我会走的更远。
还有一篇关于我在非985非211大学迷茫与顿悟,如果你适逢失意,希望看了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还有一篇关于怎样提高图书馆自习效率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练就一手好字,也可以在公众号留言问我~
我的字虽然不算特别好,但是也可以给你们一些建议。
搜索:我是莫妮卡
和你分享我的大学生活和成长故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