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快可慢。
我读新闻,看到关键点,铺垫材料眼睛扫过即可,甚至是用手指扫读:用食指指向第一行的中央,以匀速向下扫动,眼睛随之跟随。看到精辟论点,用笔标记,读完摘抄;得意之处,旁批一笔。报纸一版三分钟左右读完。这样足够快,且高效。
我读《论语》,读一句,先想想意味,接着去看注释,明了后再摇头晃脑诵读几遍,大叹古人思维竟和今人到底无甚差异。半小时下来也无非看过一页。这样不够快,但效率够。
高效与否,和读者目的相关。若是漫无目的阅读消遣,无谓高效低效,消磨时间罢了。我读新闻,目的是获取信息,需要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尽可能多的文字,同时保证接受信息的准确率,因此快和准确是为高效。我读论语,为的是陶冶情操,膜拜孔老夫子,只要阅读能让我进入“念文怀古”的境界,即为高效。若是已经超然,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更是高效至极。
皆说读书莫有功利心,但须有目的性。
要是说我读书图什么,那是功利,会使书香变味。读书要有重点,重点由目的指引。治大国如烹小鲜,读文章如品好茶。为了喝茶而喝茶,定然索然无味。喝茶需先选定适合的器具,定量投茶,控制茶叶浸出时间,借助滤网过滤茶渣,公道杯分茶,闻香杯品香味,品茗杯品滋味。每一步看似自然,但皆是有其在沏茶中的作用和方向指引作用。读书如此。
最后讲讲,为何读过的书大多并不记得其中的内容这个问题。
反过来讲,我们读了这么多书,记住了哪些?一类是主动留在我们思想之中的好文章,香盈齿间,绕梁三日。还有一类是被强制填鸭进我们的思想,比如课本,好好的文章,种种滋味辨别清晰明了,记忆不得不深刻,但苦不回甘,涩不化去——当然专业评茶员在评定经过5分钟闷泡的茶汤时,并不下咽。喝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