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美国,是全球霸主,横行世界八十多年,一言不合就发动灭国之战,囚禁甚至吊死他国总统,可谓霸道至极。但如此强横的美国,却也曾有备受羞辱的一刻,如果说火烧圆明园是中国的百年国耻,那美国当年被英国焚毁了华盛顿,甚至连白宫也被付之一炬,就是这个霸权国家不堪回首的一幕。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但英国却不甘心,仍然时时觊觎这块曾经的殖民地,不时对美国发动骚扰。而获得了独立的美国也是野心勃勃,准备向北扩张,想着吞并加拿大,双方因此在1812年发生了第二次美英战争。开始,英国因为受困于拿破仑战争,在北美的兵力不足,处于守势。但1813年,英国在滑铁卢战役中对法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便抽调主力到北美打击美军。
美军此时在麦迪逊总统的率领下,信心满满,准备重演独立战争中对英国的胜利。美国人认为,美军战士与英国士兵不同,前者是为了捍卫祖国和自由而战的英勇战士,而后者是为了金钱前来冒险的雇佣兵,美国人民为美军士兵的正义和勇气而自豪,他们坚信美军将再一次战胜英军。
然而在1814年,一支由英国罗伯特・罗斯将军统帅的英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入美国首都华盛,焚毁了白宫和大量公共建筑。英国军队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令美国蒙了受历史上最大的耻辱。这次打击是如此突然,又是如此沉重,把美国彻底打懵了,以至于直到今天,美国还在检讨遭受这次惨败的原因。
英国人把其进攻美国的部队分为三支,第一支是最强大的陆军,由1.1万名官兵组成, 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出发,沿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布尔·果因将軍经过的线路前进。 第二支是小规模的海军两栖部队,从百慕大登船起航,到皮萨切克湾地区摆出佯攻的姿态,破坏沿岸城镇和军事设施,并胁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两市。 第三支也是陆军,从牙买加集结起航,进攻新奥尔良并攻击西部美军。其中第二支两栖部队在向既定目标发动的进攻中采取了灵活又极具想象力的战术,因而取得了最大战果。
这支英军的主力在加拿大集结,他们由4000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在罗伯特罗・罗斯将军指挥下,于1814年6月从百幕大起航,向切萨皮克湾进发。8月底,两栖部队在科伯恩将军的具体指挥下在帕萨特森河口的马里兰登陆,兵锋直指华盛顿。
美国的一支炮艇分队发现英军的企图后,立即逆流而上,试图阻挡英军保卫首都。正当他们准备与英军交火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司令官居然惊慌失措地命令他们就地解散,以免战败被虏。
英国军队遇到的显然是个不称职的美国指挥官。这位美国将军就是声名狼藉的威康・温德。他的确是个水货将军,本来他是巴尔的康的一个律师,后来参加美国对英作战并成为一名将军。在加拿大他被英军俘虏,然后又被释放,回来后却仍然当他的将军。由此可见,当时美军军事素质低下,人员构成复杂,威康・温德这样的人居然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军,并被摆在了关键位置上。
其实,当时的美军虽然人员众多、士气高昂,但武器低劣、训练不足,大多是由民兵组成的乌合之众,其战斗力与征战全世界的英国职业军队有天壤之别。双方的对抗犹如中国辛亥革命期间民军与北洋军的对抗,民军虽然拥有百万之众,并且充满革命激情,但大多数是临时纠集的普通民众,装备水平与战斗素养与北洋军不可同日而语,要不是袁世凯有意利用民军威逼清帝下台,他们根本不是北洋军的对手。
当英军迅速逼近美国首都华盛顿,并攻占华盛领郊区的小村布拉登斯堡时,毫无防备的华盛顿乱作一团,麦迪逊总统和他的第一家庭放弃了白宫,与大批政府要员仓皇出逃。而负责守卫华盛顿的又是那位水货将军威康・温德,此时他指揮的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主要由民兵组成的不到7000人的队伍。威康・温德故技重演,不知羞耻地带着队伍掉头就跑,几乎未放一枪。
这样,在1814年8月24日黄昏时分,英军在没有遭遇什么有力抵抗的情况下,顺利涌入了华盛顿,并在包括白宫在内的大部分公共建物内点起了大火,美国首都被烧成了一堆废墟。
点火之前,英国海军上将科伯恩拾取了一顶美国总统的帽子和麦迪逊总统的坐垫作为纪念品;他还与其部下享用了为麦逊总统和夫人准备的晚餐,他一边咀嚼着烤面包皮,一边嘲笑地说:“这对我来说真是太惬意了。
英军在华盛顿放火劫掠的残暴行为与五十多年后他们在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无耻行径如出一辙。看来,放火打劫就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他们连与英国同文同种的美国都不放过,何况中国这样东方国家,英国真不愧是个强盗国家,难怪德雷克这样的海盗能成了女王的座上宾,两人整天商议如何抢劫分赃。
华盛顿的大火表明,在第二次美英战争中,美国人过分估计了己,轻视了英国军队的战斗力,忽视了英军突然击的可能性。
在独立战争及以后一段时期内,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在地理上是安全的,因为他们受到两洋的保护,与欧洲列强隔离开来,不会轻易受到他们的侵害。美国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他们远离欧洲是非之地,也因此让他们产生了美国理所当然拥有安全的幻觉。
正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其《告别词》中所说:“分离而又有距离的形势可使我们能追求不同的前程。”
美国不断抵抗和击退英国海上袭扰的战斗非但没有使美国人对安全产生怀疑,反而使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安全在海洋保护下坚如磐石,更加强了其安全感。这也导致了美国“武装中立”政策的产生。
然而华盛顿的大火表明,再好的地理条件也无法带来绝对的安全,美国当时微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英国抗争。正如独立战争中,美国如果没有得到法国和西班牙的鼎力支持,根本不可能打败英军一样,第二次美英战争中以民兵为主的美国军队仍然无力对抗英国精锐的职业军队。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立足并获得足够的安全,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力和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