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代表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方法,源于丰田的精益生产理论,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不断试验和学习,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小规模实验)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船小好调头,尤其对于小公司、小的创业团队,大公司内部的新业务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败、廉价地失败,而不是昂贵地失败。如果被用户认可,也要迭代优化产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断调整,而不是基于众多假设制定复杂的计划)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创业以失败高中,大多数新产品并不成功,大多数新企业无法支撑到大展身手的那一天。有时失败从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比如愿景有问题,比如产品满足的是一个伪需求。这也能反映出:选择比努力重要。
作者在成功的案例中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但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仅把这些提议视为产品和整体愿景的信息来源之一。在用户那里进行实验,而不是迎合他们的奇怪思想。实际验证这是可行的,虽然传统的商业观念认为这种方式行不通。(一:用户嘴上说的不一定是事实,数据比嘴上说的更准确。二:有百分之二的奇葩用户是任何人都永远无法满足的)而经证实的认知必须要以从真实顾客那里收集到的实证数据为基础。注:如果不细心或缺乏积累,会误解作者的意思。
精益创业的五项原则:1、创业者无处不在。创业企业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创业者。2、创业即管理。新创企业需要新的管理方式。3、经证实的认知。新创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学习了解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业务。4、开发——测量——认知。(这个周期需要被加速)5、创新核算。
新创企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机构,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而对于在极端不确定的土壤中成长的新创企业,大多数管理工具并不适用。)新创企业的目标在于弄明白到底要开发出什么东西。精益创业是研究创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新方式,强调同时兼具快速循环运作和对顾客的认知、远大理想以及壮志雄心。
如果创业的根本目的是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建立组织机构,那么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学习,即“经证实的认知”。这种认知的过程会让团队发现新创企业当下和未来商业前景的真相,而不是时候诸葛亮,也不是掩饰失败的说辞。如果没有试错,就会少很多对用户的认知,而且难以意识到团队的战略的缺陷。如果你无法失败,就学不到东西。
IM和大多数通信网络一样,被认为是符合麦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的,即:一个通信网络的整体价值,约和这个系统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我们的努力有多少创造了价值,有多少被浪费了?这个问题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所在。而敏捷开发方法论是用来杜绝浪费的,这两者不谋而合。而精益的思维方式把价值定义为“向顾客提供利益”,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学习是新创企业进步的重要部分。了解顾客所需之外的任何努力都可以不要。你很容易自以为清楚顾客想要什么,也很容易在折腾了一堆东西后发现他们毫无意义。
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时,要借鉴哪一点?实际上,针对任何技巧都能找出无数反例。所以道重于术,只企图学习术是走不长远的。
现地现物:可翻译为亲自去看,是精益生产词汇中最重要的一个用语。除非亲自观察,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任何商业问题中的任何部分。
MVP是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精力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以验证基本的商业假设为目标。
对新创企业而言,“如果我们不知道谁是顾客,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质量。”如果还没有了解哪些产品特质在顾客眼里是有价值的,就过多注意质量,是冒风险的。即便是“低质量”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也能为开发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质量和速度应该齐头并进(兼顾),加速测试愿景(天上的牛)。
开发MVP过程中的减速路障:法律问题、对竞争对手的恐惧(想保密是几乎不可能的,一家成功的新创企业迟早要直面快速跟进者的竞争,先发优势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唯一的取胜之道是比任何人学得更快。唯快不破。相信在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中,你可以比别人推进得更快。)、品牌风险(规避对品牌的负面影响方面:企业内创业用不同的品牌名发布MVP,新创企业用户量少反而是优势。),以及对士气的影响(如MVP失败时很容易放弃希望)。
转型的形式:放大转型,缩小转型,客户细分市场转型,客户需求转型,平台转型,商业架构转型,价值获取转型,增长引擎转型,渠道转型,技术转型。
创新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创新团队要具备的三种架构特征:1、稀少但稳定的资源。如:预算 2、独立的开发权。需要完全的自主权,不需要过多的批准流程,强烈建议实行彻底的跨部门运作。 3、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独立的新创企业一般会采用优先认股或其他形式的股本所有权作为奖励。
精益创业必须避免教条主义和僵化的思想体系。应该注重学习(验证),测试愿景,消除浪费,以敏捷的技巧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实现突破性的商业成果,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