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有根,则叶茂,其生命的活力源于自然的滋养。当一种被我们一直以为只应存在于理想中的学校教育以现实的形态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2023年9月22日,我们以学习者、考察者的身份走进北京市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短短的四个小时,就让我经历了由惊讶而共鸣,由共鸣而反省的认识与情感历程。后来,我又借助朋友的介绍与网络自媒体继续深入了解“全景课程的理念和实践”,见闻不断丰富,认识更是不断加深。
一、小班+包班的班级设置
走进亦小教学大楼的那一刻,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教室布置和廊道装饰:课桌起学习区、休息活动区、教师办公区、作品和信息展示区、图书储存区布局巧妙,过道走廊满满地装饰了显示班级文化的图片、文字。
最吸引的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教师个性化的海报,美观而富有家的气息。
每个班定额30名,配备两名全科的包班教室。课室、人数的标准配置让班级更容易成为一个大家庭,师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更加强烈。
二、大胆探索与实践“全景课程”教育
全景课程教育的实施与当下所提倡的跨学科融合是有相似之处的,但该课程更是颠覆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判断。全课程将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等都整合在一起,再以项目教学、主题探究的方式,通过动手实操、游戏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
导语:……
教学过程
师:仔细观察图片,提出自己的问题?【说一说】
生1、生2回答略。
师:他们是谁?在哪儿看到的?什么样的猫?看见的是同一只猫吗?作者为什么要让猫看见自己?(播放PPT(图片+文字),说出观察到的猫的特点)【看细节】
给出语言表达的范句:在谁的眼里,猫是怎样的?【认真听,不重复回答的内容】
生1:在狐狸的眼里,猫是午餐。
生2:在老鼠的眼里,猫是可怕的。【通过的猫的表情得出】
……
不同的感官,不同的角度来体会猫的特点——成长。
小结:不变的是猫,变得是猫行走的地点。由此大胆地迁移到“汉字的变化”。
(1)例:“猫”的叫法?
拓展:英语——cat; 法语——chat;日语——ねこ; 俄语——кошка 韩语——고양이
阿拉伯语——قط【文化场景的迁移】
(2)例:“、”,大家观察一下它像什么?
生1:雨点; 生2:瓜子; 生3:米粒……
从 不同的角度观察,大家所想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可以是“雨”、“瓜”、“粒”、“豆”、“哭”等等。
(3)例:“冫”、“氵”、“灬”,大家观察一下这四个偏旁,看看你能想到哪些你认识的字?
“冫”:冷 冰 冻 凉
“氵”:江 河 湖 海
“灬”:热 煮 蒸 熏 熟 黑 照
小结:了解了中国汉字的伟大,文化的深远,在潜移默化的场景迁移中根植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三、教学评促成长
用心备课,所到之处皆资源。拿本节课来说,从形象思维入手,抓住孩子们的弱点和长处,落脚在汉字,紧扣新课标提出四大核心素养——培养自主阅读的本领和方法。备课发生在每时每刻,在预设的大环节中,既定有局限,生成新思维。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知识点的生发不是灌输,而是学生的自我感知、发言,在此基础上加强内容的深度,拓宽视野的宽度。“一笔一画,一横一批一捺皆乾坤,先有天地才有人,方有世间万物”。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不是课堂行进过程中的规则专注,而是要给孩子更深层的智慧创造。
李伟副校长是这样评价这节课的:1、课堂有张力。课上靠自身的吸引力——引发思考。问题升级,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向上发力;2、有理不在声高。声音是教师体态语的一部分,眼神、动作是态势语;3、专注力与学习激情的培养。高质高密的课堂需要实施的调控;4、落脚点是什么?从教走向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型,教师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提供脚手架,提供学习工具,达成学习结果。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你的落脚点是什么?即你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是什么?5、不足点:一笔一画写好中国字,课标题的板书借助粉笔,识字与写字同步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顺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不同的路径提出问题,学会搭梯子。我们的课堂不需力求完美,但一定是离儿童最近的地方,要让一年级的孩子敢于表达、试着表达、学会表达,切勿惧怕评价。如此,我们本节课的“落脚点”也就顺利达成。
短短的4个小时,带给我的震撼又何止李校长评价的如此。教师的优秀恰恰也反映出她们自身是全力以赴的研究教学、研究孩子。“书读活,能悟道”,在如何落地,如何践行的道路上深研深耕。教育做的是哲学,不仅要持续做,还要互相加持做。
在之后的教学之路上,要时刻牢记“创新是在生活里的迁移,关键是“落脚点”的落地实践”。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点,把目光从单一的学科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向经典,不断地自觉地提升文化素养,练一双“去粗存精”的“火眼金睛”,以适应课程实施的需要。无论是整合还是融合,其最大的意义是让学生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接触的知识就完成了一个“面”,而不是单一的“点”或“线”。孩子们在各个面向的学习领域中间才能找到知识的脉络,找到链接,生发出不一样的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更符合当下的孩子。
回到河南已有数日,我的脑海还在与其曼妙的教育打转盘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是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思考、拥有信念、自由,这当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写给自己的一段话: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这句话:Aducation is not a destination,Not Give ,but a interaction.(教育不是目的,不是给予,而是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