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昨晚躺在床上,女儿入睡了,我拿起手机,一条新闻弹出屏幕: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人世。
顿时心跳漏了一拍,这种感觉先前也有一次,就是李玟的突然离世。同样的夜晚时分,同样的新闻突然闯入眼帘,同样的不敢相信。
其实他们都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明星,或许没有大新闻,我们也终有一天将他们忘记。但因“死亡”而引起的共鸣,就像是最亲的亲人离开的悲切一样,久久难以平静。
芸芸众生,我们只是尘世间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出现,我们消失,可能无法牵起任何波澜。但我们又不是独立个体的尘埃,我们有挂念的人,热爱的事,有放不下的种种,我们有感情。我们是有情有义的尘埃。
这般情义,终究使我们无法坦然面对离去和消失。
人生一过不惑,注定你要开始面临和面对接踵而来的死亡预告或者死亡结局。身边的长辈,甚至同龄的朋友,都会有突然离你而去的风险。
回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午后,丈夫和孩子都进入了梦乡,我一个人独坐客厅,随手翻阅朋友圈。突然,一个许久未曾联系的帐号发出一条朋友圈消息,咋一看,不明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仔细再读,才惊觉,斯人已逝,消息是朋友的姐姐代发,在朋友圈跟诸位做最后的告别。
“天哪!”是我当时唯一的反应。我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平静,我一再看着那条信息,一再确认,最后,我屈服了。这是向死亡的屈服,向意外的屈服,向生活的屈服。
缓过神后,我跑到房间,躺在床上,先生就在旁边,我无法闭上眼睛,一闭上眼,就能看见那个朋友。我把先生摇醒,我需要一个倾诉的人。
我跟先生说,YY爸爸去世了,就刚才看到的消息。他也一下子醒了过来,一样不敢相信。我们两个都安静了,睁着眼睛,就这样一直看着天花板。
这个朋友跟我们同龄,是儿子幼儿园同学的爸爸。我们从孩子上早教开始就认识,他有学识,待人友善,我们成为了朋友,有时候我帮他接接孩子,有时候碰到了就聊两句。他是一个几乎挑不出毛病的人。妻子工作忙,他就既当爹又当妈,要忙事业还要顾孩子,坚决不吃外卖,坚持每晚给孩子做饭。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在家自己帮女儿进行英语启蒙,周末一家三口必定去爬山,已经征服了好多山峰。
他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曾经是我多么羡慕和向往的啊。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次突然的晕倒,就再也起不来了。
后来,有认识的朋友告诉我,那天他带女儿去医院看病,才到医院大堂,就突然晕倒。孩子吓得一直大哭,之后在医院抢救,再送到省城大医院急救,经过三个月与死亡的抗争,终究没能挺过去。
这三个月期间,他一次也没有再醒过来。留给妻儿最后一面的就是那双始终紧闭的眼睛。
两年过去了,今晚一则新闻,旧事重提,我还是依然不忍心,不忍心再继续写下去。
就这样吧,我的朋友,我知道,你在天堂,一定过得很好。
我们都很努力地活着。勿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