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蔡崇达已经很久,知道他的《皮囊》也已经很久,只是一直都没有看。经典的书太多了,而年轻编辑的书,我也看过几本,无非就那么几类,或者鸡汤,或者小资,或者胡编乱造几个故事,多数没什么营养价值。
直到前几天无意中翻开这本《皮囊》,我才发觉,他和他们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这是一本剖开血肉、袒露心灵的书。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
真正动笔就像一个医生,把手术刀划向自己,每一笔每一刀的痛楚,都通过敲打的每一个字句,深刻、完整的直达内心。
这是蔡崇达的第一本书,带着自传性质,开篇第一个故事名为《皮囊》,也是整本书题目的来源,记录蔡崇达活到99岁的老阿太的故事。她说: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段话,既定下了整本书的基调,我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蔡崇达本人的生活观。
而之后的每一个故事,《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无一不是依据他的亲身经历与切身思索,读的时候让人欲罢不能,合上书本,还让人忍不住回味。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蔡崇达的观感也在不断的变化,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刻。
初读《皮囊》的时候,我觉得真有趣,真坚强,真让人赞叹。除了感叹他的才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受。
读到《天才文展》、《厚朴》这两篇的时候,看到里面那大段大段的分析与反思,总结式的言论与定义,我想到的是,擦!这哥们真能装逼。然,装逼装得段数颇高,深得我心。
再之后,《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回家》。我又觉得,这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多情公子!
在他的文章《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中,他说:
相比大城市,小镇出来的人,更为浑厚,人们从一个小镇的生活再到一个县城一个地级市,一个大城市,顺着这条链条下来,每个层次的生活都不一样,经过对比,对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对现在的也更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来就在城市的孩子们,小镇出来的人,有太多他们觉得奇特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了。
而事实上,在蔡崇达身上,拥有的哪里仅仅是这些地域上的浑厚呢?
毕竟他写的故事都是真的,那一路的挣扎都是真的,从那个人人拥有许多神明朋友的小镇,到今天来到一个大城市并且小有成就,一路的血泪和着往下吞,都是真的。
或许在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百岁老人看来,蔡崇达的这些反思,这些挣扎,也都算不上什么事情,但从一般人的角度看来,三十几岁的蔡崇达所经历的磨难,已远超乎想象。
那些超乎我们想象的东西,地域上的浑厚,精神上的浑厚,包含了泪与笑、生与死、追求与挣扎、文明与落后,尽在一本《皮囊》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