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崖&西予
最近,新闻热搜被各种负面消息霸屏:
多家外卖平台使用过期餐包,外卖制作现场,堪比垃圾堆;
网友曝光五星级酒店保洁员用马桶水洗杯子,用洗脸巾擦马桶,却遭人肉被拉黑;
马航搜救队宣布解散,失联1603天后,154位乘客家属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当失望、沮丧、愤怒所有的情绪充斥在我们的大脑中,我们不禁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会好吗?”
怀疑之余,有书君也希望你看到光明。
也许这个社会会有偶尔的阴霾,但请永远相信,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我们前行。
今天有书君和你分享一个好消息:
它也许没上热搜,甚至没人注意,但是它值得每个中国人点赞!
最近网友@HW前HR发布的一条名为:
“中国干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在他的照片里,毛乌素沙漠,从这样:
变成了这样:
联合国环境专家得知后,将这称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这里就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被称为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区交界处,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生活在这里的人深受其害:
嘴里一嘴沙子;
土地干涸,喝水都要省着;
出门必须带上铁锹;
房子被活埋在被风吹倒的土房子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切天翻地覆呢?
一位中国农村妇女,站到了联合国的讲坛上,向196个国家的代表,讲述了自已与毛乌素的故事。
她叫殷玉珍,1966年3月出生,20岁时嫁到毛乌素沙漠腹地,鄂尔多斯乌审旗井背塘村。
说是“村”,其实整个村子里就她一家,而她的“家”,就是半掩在沙漠里的地窖。
不仅如此,风吹石头砸烂门,一掀锅盖半锅沙,种一葫芦收一瓢,几个月里不见人几乎是生活的常态。
方圆几十公里除了他们的家,就只剩望不到头的沙漠,只要一起风,房子随时都会被沙漠吞掉。
为了生存,丈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沙海中捡死去的猪羊,有时一个月都见不到一面。
恶劣环境,刺激殷玉珍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在沙漠里种树!
“宁可治沙累死,也不愿意被黄沙欺负死。”
她拉上丈夫,开始疯狂的“治沙行动“。
没钱买树苗,小两口一咬牙把仅有的一头羊卖了,换了600株树苗。
这些树苗被他们种在自家房子周围,日夜精心地照料,一年下来,活了多少呢? 10棵!
倾家荡产换回来的成果,只有这区区10棵树。
可殷玉珍不气馁,一棵树能活,就说明一片林能活,她和丈夫就这么不顾一切地“傻乎乎”地种了下去。
他们到外面打工,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
别人打工要的是钱,殷玉珍却要树苗。
大字不识的殷玉珍夫妇,不懂得科学知识,就尝试土办法:
用钢钎在沙地里打一米多深的洞,直打到沙土见潮气,洞里灌水,再把带土的树种进去。
就这样,一棵一棵栽种了32年,钢钎磨秃了4根,硬是把7万亩沙地种成了绿地,栽植树木200万株,沙柳、草不计其数。
种树之余,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肩扛手抬,驴驮人拉。
依靠简易器械,修筑了砂石公路3条40公里,筑防风沙屏障50000多亩,打机井12眼,开发水浇地500多亩……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佝偻的单薄的身影,从未停歇。
1993年,联合国设立了一个奖项:拉奥博士奖,旨在表彰那些在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第一届获奖者有3个人,分别来自泰国、印度和中国,中国获奖者叫牛玉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将近70岁的她,已经与毛乌素沙漠抗争了一辈子。
熟悉的人都称她为“老牛”,她到底有多牛?
她在沙漠里种了11万亩林子,2800万棵树。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般人即使只是路过,要走遍这些树,得花上一年365天的时间。
她与丈夫变卖家产承包了万亩荒沙地,又借了巨款买苗造林。
树苗刚成活,她还没来得及开心,一场沙尘暴过去,一切心血付诸东流。
种树才刚有点起色
丈夫却撒手人寰
……
老牛立誓:
就是憋死骡子累死人,也要让万亩荒沙绿起来。
债主登门
自己重病
母亲发疯
......
种树过程中一连串的巨大打击,牛玉琴不再是女人,她像一头铁牛一样站在天地间撑住了。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她倔强地坚持种树,从1万亩、2万亩,直至9万亩、11万亩。
早上五点,她就开始忙活,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
“看见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树一动弹,就像欢迎我来看他一样。”
就是这个女人,用人挖、肩扛、驴驮等人工方法23年来在毛乌素沙海边缘植树、种草,自垫资金800万,向国家贷款200万!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过一段话:
“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征服者:
征服了人类的平庸,征服了自己的命运,征服了人生的苦痛折磨。”
牛玉琴用一副柔弱的身躯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更背负着理想的重担。
在染绿毛乌素沙漠的过程中,殷玉珍、牛玉琴,从来不是孤独的英雄。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有一支女子民兵治沙连,成立于1974年。
当年,54位年轻的姑娘,打背包、扛红旗,把家“扎”在风沙最猖獗的黑风口,组成一支治沙造林的娘子军。
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她们栽下的树,也随之扩充了一层又一层。
在她们努力下,近两万亩荒沙变成了绿林,在毛乌素沙地腹地硬生生开辟出一片沙漠绿洲。
而姑娘们从如花似玉,变得疲累憔悴,却从未退缩,英勇地与狂沙斗争。
联合国环境专家得知后,将这称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陕西定边县堆子粱镇小摊子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极其荒凉,原来没有一棵树。
一个叫李守林的人,串联了28户人家,开始植树造林。
从1953年开始,一点一点绿化,把全村的耕地面积扩展到4800亩,彻底改变了“老沙窝,遍地黄,自古都吃外地粮”的辛酸史。
榆林定边的石光银,从1984年开始,用20多年时间,在毛乌素沙漠的南部边缘,种植了长百余里、宽12里的绿色屏障。
在毛乌素沙漠里,这样的绿色传奇,还有千千万万个,宝日勒岱、乌云斯庆、王果香、边兆芳、浪腾花、徐秀芳……
正如鲁迅先生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现在的毛乌素,有了生态良好的农田,有了成群的牛羊,甚至有了高速公路。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评价:
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地水土不再流失,黄河年输沙量也因此减少了整整4亿吨,成了现在毛乌素森林。
沙漠变森林背后,站着一群这样憨厚的农民。
他们皮肤黝黑,手掌龟裂,有的人因为长期负重背已经驼了。
四十年如一日守在贫瘠的沙地,用暴晒后的皮肤、弯曲的后背、苍老的双手,为祖祖辈辈的后代造福!
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不叫沙给欺负死”。
毛乌素人吃了几十年的苦,苦得不能再苦;担了几十年的担,重得不能再重。
这群平凡,卑微的人,不知道如今天天网络上所谓的热搜,所谓的伟大,所谓的成功。
但是他们,却在黄沙漫天的苦涩里,生长出了顽强坚定的信念感!
让平凡成为伟大本身。
注:1.本文首发于“有书”平台。 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删除。
推荐阅读:今天推荐麦柒柒的文章《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当命运并不如愿,该如何与这世界相处?》,叶嘉莹先生“思想经历了由‘为己’到‘为人’,由‘小我‘到‘大我’的觉醒和升华。见众生,要把一切所得回馈众生。”与毛乌素沙漠的那群人相比,叶先生路不同,但心是相通的,他们,让时间温暖起来。
作者简介:北崖,自由撰稿人,曾在拾遗、有书、好好虚度时光、张先生说、王耳朵先生、新东方等平台发布文章、文案。写有温度的文字,过极简主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