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常听人们讲起伏天,而“热天就是伏天”“热在三伏”这些谚语又很自然地被人们道了出来。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热天叫做伏天呢?
据说,夏至以后,地面上的湿度开始变大,热气就越聚越多,而散的热气却越来越少。这样,阳气就越来越盛,而阴冷之气就不敢出来了。这时的阴气就被阳气所伏,藏伏于地下,只有等待立秋以后才敢慢慢地爬上来。伏,也叫作趴伏或潜伏。这样,热天也叫作伏天了。
伏天,一般是指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一年有三伏,也就是头伏、中伏和末伏。头伏十天,一般在小暑前后,中伏十到二十天,一般在大暑前后,而末伏就在立秋前后。伏天,一般的情况下,三伏为三十天,而多数的情况下,又因为中伏有的时间较长(20天),三伏,又往往是四十天了。
这时的中伏之所以时间变长,是因为每年从夏至日开始算起到立秋,中间如果出现4个庚日(一个庚日为十天),当年的中伏就是十天。而如果从夏至日到立秋出现了5个庚日,那么,当年的中伏就会是20天了。
其实,每年的入伏时间都不是固定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与干支纪的日期相配合决定的。今年夏天的入伏是7月11日,而出伏是8月20日。这样,中伏就是20天,较热。中伏一长,民谚就有了“秋老虎”的说法。之所以叫秋老虎,就是因为伏天的延长所致。
夏天热,热在三伏。关于三伏,还有一些顺口溜呢:“一伏的饺子,二伏的面,三伏的烙饼蒸鸡蛋。”如此,又让我想起冬至时的吃面了。看来,中国人对于饺子和面还是情有独钟,挺喜爱的。
夏天热,热在三伏,而三伏里,又尤以中伏为最热。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地表的热量达到了最高值,也就有了热在中伏的说法了。
伏天里,由于天热,人们淌的汗也多。这时就要多喝水,多补水了。同时,由于天太热的缘故,人们还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了。
出门在外,要做好防晒。这时,就要配戴遮阳伞和遮阳帽了。做好了防晒,还要做好防暑和降温。防暑的东西有赤豆汤、绿豆汤,药物有:风油精、清凉油、仁丹、十滴水等,瓜果有人们在这个季节喜欢吃的西瓜等,蔬菜有黄瓜、苦瓜、冬瓜、海带、莲藕、西红柿、芹菜等。当然了,这个时候还有年轻人和孩子们爱吃的冷饮了。只是一次不能吃的太多,不然,容易得胃寒,会伤身体的。
眼下,又已进入到了伏天。炎热的夏季里,真心祝愿每一位朋友都能轻松过夏,清凉一夏,清爽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