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机缘巧合又推辞不过,写了篇中学的学习心得,被和别的同学的几篇放在一起,集合成书,印刷卖钱。
说来惭愧,我的中考分数514是擦着杭二的录取分数线,一分也没有浪费地帮助我上了心仪的学校。刚进二中,不相熟的同学们往往以中考为话题,谈及过往和自己的升学方式——保送/中考/省招/走特长;最低的中考分数经常使我感到羞赧而难以加入话题。但无需赘言,即将开启高中新生活的我和同学们总是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期待。高一的班主任是个很有大智若愚的气质的语文老师兵兵,他站在讲台上,平静地说:“不要今天让你们父母笑着送你来,三年后哭着接你走。”
兵兵沉郁平实的声音钝钝地传进我耳朵,好像一粒石子投入湖中带起一圈圈涟漪后重归安静,把自己从盲目的快乐中喊出来正视现实——还要好好念三年的书。现在我每次想到那个起点,那个教室窗外的槭树在阳光下绿得让人怦然心动的那个下午,都会感到一阵恍惚。有很多网络小说会讲穿越,会讲重生;《重生之学霸逆袭》之类的故事常常会让我觉得好笑,因为我觉得普通人重来一次结果往往是重蹈覆辙,如果能有毅力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话,第一次就可以做得很好。况且时间就是线性的,一去不复返,高中的机会就只有一次。把握住。
写这篇文章,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高中经历,要是能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些微小的帮助,我就很开心了。其实鼓励大家在高中好好学习,不是说你高考成功了就人生成功了,不是说高考成功是通向幸福的唯一独木桥;相反,分数至上并不正确,死读书不被提倡。那么现在还希望鼓励大家在灿烂的青春年少的时候努力学习,是因为高考其实是你认识更好的人、见识更广阔的天空的一条捷径。只是说,既然大家现在都在做学习这件事,无法改变,那干脆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把事情做到最好。考得一个更高的分数,进入一个更棒的平台,结识很好的人,遇到更好的机会;这一切都会使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就像我很喜欢的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说:“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为什么同样在教室里学习三年,最后的终点(或者说新的起点)不一样呢?我是说,凭什么呢?是不是有很多人生转折点,不像漫画一样会有从天而降的让主角做出抉择的重大时刻,而是在日常琐碎的一张卷子一道题里面汇集而成最后的结局,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个记忆里很平常的晚上下的那个决心,准确无误地指向了如今的终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开始大家其实都很努力,文言文的注解满满当当,数学作业发下来会赶紧订正纠错到纠错本上,英语单词本也有在一字一句地变得丰满,化学生物式写得一丝不苟,物理题一定会弄懂为止——这都是很正确的事,只可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高一上期中考,五六百人的整个年级我考入了前一百名;作为垫底考入杭二的我自然很高兴。因为一直传说年级一百名前进清北复交,三百名前进浙大。那我从小的梦想大学就是复旦,那次考试我超过了很多中考分数比我高十几二十分的同学,二位数的年级名次让我觉得一切都唾手可得。然而高二的情况急转直下。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事可以分心(其实无论什么阶段都有很多事可以让人离开努力的方向而被分心),除了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辩论赛、诗朗诵、合唱、课本剧、微电影、健美操大赛,更多的诱惑可能还是小说、游戏和朦胧的心事。更简单来说,就是会想偷懒;在做作业的时候,一切除了学习以外的事都显得格外有吸引力。我高一高二没有手机,可有段时间的晚自习,我宁愿整节课整节课地抄写课本上的古诗词、看着窗外的槭树发呆、和前桌传着纸条插科打诨,也不想碰一下《双语报》、翻开一下《物理重难点》。周五回家就是先吃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然后躲在房间里摸鱼。
我的高二上期末考成绩出来,四百多名,别说复旦的尾巴,浙大的影子我也见不到。杭二的假期从不缩水,考试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时间给我们的一样,为期一个月的寒假如约而至。“四百多名,感觉也没有很触目惊心嘛,不要大惊小怪啦,只是没考好,下次可以振作的……吧。”这就是我面对我妈妈皱着眉头絮絮叨叨时的内心感受。寒假从拿到成绩单开始,边吃着我妈做的满桌的菜边听着我妈念经就是日。所幸我爸妈一直有给我足够的空间,只有吃饭的时候我需要面对唠叨和皱起的眉头。寒假的上午可以睡到自然醒,下午写一张卷子然后就能心安理得地追美剧、看综艺(美其名曰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
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回到了老家,说来奇怪,妈妈的碎碎念从那个时候戛然而止。在奶奶的庇护下我更是“逍遥法外”了许久,因为二中的很多作业都很弹性,做与不做,随便做与用心做,完全是个人选择,于是我愈发肆无忌惮。大概是除夕、年三十的前一天,我妈敲了我房间门以后进来,看见我低头游戏正酣,手指在手机上翻飞操作,终于还是叹了口气,说:“你知道你爸多愁吗?可是他不让我说你,让我给你空间。他说你在努力的,让我要和他一起相信你。”然后合上门转身离去。
啊,就那一刹那,四百多名的羞耻感漫上来淹没我,耳机里游戏的队友问我怎么不打了的声音被虚化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远去。那阵子爸爸奇怪的沉默、妈妈克制的眉头都有了合理的解释,那些是对一个走下坡路的女儿的担忧,是对一个成长中幼稚又自大的小孩的尊重,是对自己小孩的包容和无条件信任,愚蠢的无条件的信任。
我还是打完了那局游戏。而那也确是我高中打的最后一局。
寒假还有一半,我就重新开始好了。十一点睡,七八点起床,手里能握住的时间好像突然变多,不必提爸爸舒展的眉眼,不必提作业表被一项项打钩掉,单是脸上痘痘的消失就值得我为之雀跃(开玩笑)。就这样,平稳充实地度过正月的假期,所谓疯狂学习可能就是那种感觉。设定好了目标就简单地直线前进,这种简单纯粹的感觉其实很难得很美好,没体会的人不能明了。
堕落的感觉其实像羽毛从高处飘落,轻松又自然地没有压力;村上春树曾经在一篇短篇小说里非常文艺的形容过。他把饥饿描绘成一幅画:“乘一叶小舟,漂浮在湖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窥见水中火山的倒影。”堕落也是这样。向上走却是要逆流而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熵永远在增加;世界永远在变得更混乱,人们总是想要懈怠的。我很喜欢的蔡康永是这么讲这个道理的:“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分析问题就理智地划分出利弊,做出权衡选择;我不想困于某一时浅薄的快乐,我想要看更美的新风景,所以我现在耐下心来学。
高三开始,我的成绩从四百名稳定回归在一百名上下,偶尔扑进五十名。最后高考浙江省名1300,虽然三位一体发挥不佳使我和复旦失之交臂,但也进入浙大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大一上通过面试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高考科目具体而言呢,语文要学好就是要耐心地夯实基础,语音语病语用题都是只要下功夫就有回报的东西,150分里面很大部分的基础题只需要你的机械记忆。然后多读好书,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lens》《一财》《vista看天下》都供君挑选,经典好书更是不胜枚举。
数学,我最最最喜欢的一门学科。数学这么简单这么美,它的规律摆在你面前等你去细细看细细体会。数学可靠,千变万化又不离其宗。有个说法是“数学老师说过,这个年纪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但是最好藏在心里,不要太高调。想起她的时候做一道数学题,高考后把写满数学题的本子放在她面前,她就会知道你有多想她多喜欢她。”我觉得那很浪漫。实际上高考数学提分的方法就是掌握基础知识点以后刷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一开始就是做到崩溃,错到怀疑人生。然而我在忍着恶心彻底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的圆锥曲线专题的二十几道大题全部写完,发现错了一大半以后就订正,再反复做,那空白纸挡住答案重新做,摘到错题本上重新写,到做对每一题为止。反反复复至无可错。量变到质变以后,圆锥曲线的题我一分也不想失,我也一分都没失了。举一反三,我感觉到所有的题目条件都在为我走向正确答案指路,我只要勇敢地迈下去,就能像马里奥一样吃到所有金币和蘑菇,拯救到我的公主——我的数学分数。
英语,词汇量,背单词不难,把二十六个字母的音标和发音记清背熟,遇到生词也能读个大概,能读就离会拼很近了。其实我在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被男同桌嘲笑英语分数以后的那个暑假,在完全不会英语的妈妈指导下熟练默写出二十六个字母的音标以后,单词读写对我来说就不成问题了,我已经知道背下他们的奥秘了,只需要我的一点点耐心和时间。英语阅读题,抓关键信息;完形填空,就是单词和语法题。作文最有意思,比如15分的应用文,一篇下来也就八九句话,每种类型的应用文都有模版可言,摘抄别人的好词好句合理化用一番,九分作文变十一二分是轻而易举。
至于我的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明晰概念,看清题目背后的考点,明确掌握他们,理想成绩也是唾手可得。第一次选考因为化学100,生物97,物理91,我就扔掉化学生物,专心学物理。好笑的是,第二次物理我考了88分,可能很多事情都是徒劳,但徒劳完整了生活。而政治、历史、地理、技术,把握整体,有的放矢,拿A问题不大。巧的是其他几门学考我都一次性拿A,唯独地理,两次B。当时觉得很崩溃,但现在回看其实也是小事,一个B也完全没有影响到我的大学录取。很多事也是这样,因为你离它很近,所以它显得很庞大,大到要吞噬你。然而过一些时间回望,会觉得那不过是人生的茫茫雾耳,蜗角虚名何足惧呢。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任务打钩表,做好时间规划。复习备考阶段可以拿张白纸,对照课本目录,梳理知识网络,做到真正的查漏补缺。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经验,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体会都有所不同,找到自己适合的然后用专注力和执行力一以贯之即可。
说及高三,苦吗?其实我的高三一直被微电影、健美操、羽毛球赛、每周五下午翘自习课篮球所环绕。现在我还很怀念高三为了提神在学校贩卖机里买的三得利的超甜拿铁,想念我们晚上九点晚自习结束后晃悠进食堂品品展现食堂大叔手艺日益精湛的羊肉串,想念高三晚自习后聚到一圈每天必开的高配狼人杀和杀完想念刷校园卡就可以进的浙大建筑院设计的红墙宿舍和十点熄灯后的夜聊。这是效率为我赢得的快乐。玩和学习从来就不冲突,效率高了什么都好说。比如与其花一个下午拖拖拉拉写一张卷子,不如设定90分钟不离开椅子的一鼓作气写东西。
偶尔觉得高三辛苦,但看身边有这么多人陪伴,也会觉得满足,想一想“哪里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挺住了,也就挺过来了。就好像我现在坐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碧峰宿舍楼下的咖啡店,我最喜欢的男孩子坐在旁边复习着《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我对着电脑在打字,累了就写几行代码换个思路,会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别怕喔,你会挺过来的;虽然说“哪里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但是你想要胜利的话你也可以得到胜利的,自律使你自由,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