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是做好基层工作的“传家宝”。适逢第二批主题教育火热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深刻感悟大党大国领袖风范,坚定“下”的自觉和信心,保持“下”的行动和韧性,潜心领悟会“神”、躬身实践塑“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传承“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作风,变“走马观花”为“落地赏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下基层”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基层的传承应用和生动体现。党员干部既要“上接天线”,学懂弄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结合基层实际全面内化、合理深化、科学转化,也要“下接地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四不两直”搞调研、走进群众摸实情,充分考量现实落点和制度张力,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发展落实在基层。
涵养“一枝一叶关情”的价值追求,变“在上为官”为“向下交友”。基层是干事的根基,人民是创业的动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经常沉到一线沾泥土、接地气。实践证明,一项政策、一个措施、一件工作到底行不行、好不好,根本评定标准在于能否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要自觉当好党的好声音“传声筒”,主动深入矛盾集中的地方“求索”,当群众为友、拜群众为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聆听群众真情实感。要有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土”味话语,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事”及时传到田间地头,坐在“一条板凳”上解读政策、消除问题,让老百姓在暖心的体验中感受党和国家的温度。
砥砺“一点一滴耕耘”的担当精神,变“一下了之”为“久久为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事务繁多、情况复杂,不到现场就没有最直观的体悟。要自觉站位“国之大者”,树立“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深入基层全是办法”的意识,经常到产业一线、项目现场、基层单位去体会真实、感受变化,搞清楚“为什么下”,聚焦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弄明白“下去干什么”,多维度提升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思维能力,以过硬内功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和“底气”,坚决摒弃就“就下而下”的表面功夫和冷冷清清的果断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