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吕彦枚 (?-1931),字介庵,又字介甫,文登葛家集人。
光绪十四年(1888) 山东乡试登举人榜(与县人于霖逢、吕正斯、林懋樾同榜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中进士,列三甲第三十二名。《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七):“光绪二十九年。癸卯。闰五月甲申朔。……○引见新科进士。得旨。……吕彦枚等俱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经吏部考核,任度支部主事(度支部系财部机构,相当于财政部)、四部员外郎。出访欧美各国。他通经史,精于天文数学,著有《天文数学明理》、《介庵诗集》。
北京国子监进士碑癸卯科拓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吕彦枚在巡阅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年近古稀的李秉衡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出师前,发出“宁为国而捐躯,勿临死而缩手”的誓言。后因其他参战部队坐视不救、粮饷断绝、士气低落等原因,李秉衡所部无力再战、四散而溃。绝望中,李秉衡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自杀殉国。清政府对其追谥“忠节”)军中主管粮饷,部队溃散后,冒险护送军饷,转缴户部。
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第56页、57页记载:“李鉴堂督部(秉衡),庚子之役,由巡阅长江大臣奉召入都,命其率四镇(夏、陈、张、万)御联军,兵败,自尽于张家湾。其军中管文案为王梅岑编修(廷相),管粮饷为余业师吕介庵户部。(彦枚,进士,时官户部主事)。王以兵败,投水死。吕师所管粮饷,尚有现银数十万两,当此乱军之际,觅得骡驮十余骑,载赴顺义县某乡友人处暂避。至次年,将全数运往安阳(李向居河南安阳)。交其子某,转缴户部,真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书影及56、57页记载吕公事迹
可谓之盛德君子,亦可谓吉人自有天相也。”战争期间,兵荒马乱,所谓乱兵如匪,如此混乱的时刻,吕彦枚冒着巨大的风险,将大笔银子安全保护起来,可谓有勇有谋,是忠义爱国的抵抗外国侵略者的英雄。
在官制改革中,户部易为度支部,随后将原来按省分十四司的架构,改设为承政厅,田赋、漕仓、税课、筦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等司。度支部一份光绪三十四年春的《最新百官录》显示,在1907年和1908年之交,吕彦枚任司长。
据辛亥(1911年)冬季《职官录》,吕彦枚、景凌霄、雷多寿任主事。同时,在度支部领导清理财政的核心机构财政处,张茂烔、吕彦枚、雷多寿、徐士分任帮办。癸、甲进士群体在清末度支部和清理财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清朝为民国取代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吕彦枚在北京多年,了解袁世凯的为人,坚决反对袁世凯,不愿意追随袁世凯政权,与其好友李经野、姚舒密一样坚守志向,拒不接受袁世凯政权诱惑出来做官。政权更替期间,情况错综复杂,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一言难尽。能够尽力维持一方平安,造福地方百姓,一直是传统士大夫的愿望和理想。
民国期间,退出政治舞台后,吕彦枚潜心研究学问,博览群书,经史子集、天文、数学等领域都广为涉猎。闲暇则游览名山大川,如泰山昆嵛山、芝罘山、崂山等,写下诗篇,于大好河山之中寄托志向,扩展胸襟。
加入曹南诗社,与好友写诗互相激励,吕彦枚之诗《曹南诗社唱和集》收入 11 首,包括对八国联军侵华历史的回顾、对民国政治混乱和民不聊生现状的忧虑以及对老师朋友等过去生活的怀念。这些诗都是与李经野、徐继孺、姚舒密相唱和。李经野、徐继孺等也多有怀念之作。从地域上来说,吕彦枚距曹南诗社最为遥远,往来寄诗相隔一千里,十分不易。
1931年,吕彦枚病故于乡。
吕彦枚公书信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