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给这篇文章命名,因为在我所读过的书中,《撒哈拉的故事》无疑是一部深深打动了我的书。与其说它是一部文学作品,倒不如说它是一本记录作者在撒哈拉生活日常的情感日记。除此之外,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在三毛的笔下:作品的语言是如此的流畅,情节是如此的动人,故事是如此的真实。
三毛的写作风格是我所喜欢的,而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写作风格,在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后,感想也是油然而生,正所谓打铁要趁热嘛,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个题目。假如你也读过这本书,我相信我们的想法一定有相契合的地方。还有,就是我一直想有个机会和三毛坐在黄昏的撒哈拉沙漠的沙丘上,吹着风,促膝长谈。
尽管这个想法荒谬极了,但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想象我与三毛在撒哈拉偶遇,我一定会很有礼貌地和她打招呼,同是中国人,语言又相通,她一定会惊喜又惊讶的。我会向她介绍我自己。三毛定会带我去位于阿雍的家里,那个撒哈拉独具异域风情的小“城堡”,去认识她的邻居小姑卡,还有其他撒哈拉威人。等到黄昏,我们开着她与荷西的“白马”,带上我们的晚餐,在沙漠中颠簸着,一起去一个安全的沙丘上,开始我们的谈话。
谈话的内容无疑是谈论一些日常发生的故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仅此而已。在这片茫茫沙漠中,我不敢过多苛求什么,我现在只苛求三毛的故事,或许有许多的幕后花絮也说不准呢。我,欣赏三毛,她有一句话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证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没错,除了自己,别人往往是自己行为与生存的镜子,好与不好都真真切切的反映在这一面面人肉镜子中。透过三毛的目光,我能感受到给别人讲自己所经历的故事是多么快慰的一件事,交流是简单而又轻松的,但是把这一过程统统用文字表达出来且不失活泼与生动,我只能说三毛做到了,但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比如高中时,写东西不求精益求精,只求分数别低。每种作文几乎都有一个框架,我就深深的在这一个个框架里无法自拔。时至今日,我仍然对我的写作有一万分的不满意,(可见我是被那些框架伤害得有多深)并常常有写到一半就不知该如何继续写下去的情况发生,凭我的直觉,好吧,这篇文章又失败了。幸运的是,三毛的写作风格深深感染了我,写东西,只要找到一种自由,别吝惜自己的词汇,即使不是很华丽,只要读的通了,感情到位,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所以说,做文章的“浪子”也不错。
我还要当着三毛的面,夸赞她的聪明博学,敢于冒险,善良大方,礼貌待人。不知她肯不肯接受我的赞美,但是在撒哈拉,这个生活条件极艰苦的地方,三毛,凭借着这些优点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也让当地人见识到了三毛的“特别”。我相信,只要和三毛接触的人,都愿意与她做好朋友,至少我是这样的。我大学的一位老师曾问过我们一个问题:家里新买来家具,男人在搬家具,女人该作什么才能体现男女平等?有很多同学都回答说那就帮男人一起搬呗,毕竟人多力量大呀,老师摇摇头,说道,这一点你们该向聪明贤惠的三毛学习,此时你们应该快速的跑去厨房做好饭菜,等男人将家具搬好了,就去叫他吃饭,并贴心地说一句“辛苦你了。”想想看,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做饭是女人的长项,而力气活却是留给男人的,我不得不夸三毛的确是很聪明。三毛的其它优点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比如在沙漠中探险,与撒哈拉威人礼貌相待,对哑奴无歧视的关怀……三毛是那么好的人,这些我都要说讲给她听。
即使,写到这里依旧是我脑中的想象,但是我还是要写下来,因为《撒哈拉的故事》给我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找到了我写作的自由点,并不断努力;我看到了三毛在撒哈拉发生的一切,并为之震撼;我感受到了三毛身上那些常人所不完全具备的优点,并向其学习。这是我所收获的,可能有不少人对这本书还有其它的看法,我只是浅显的谈了一下我所想,毕竟是众口难调嘛。
三毛,我想在撒哈拉,和你说说话。倘若在梦中的撒哈拉,遇到了聪明善良的让我如此喜欢的你,我会开玩笑似的,学着撒哈拉威女人的口吻对你说一句“三毛,你伤害了我的骄傲。”然后哈哈大笑,随后,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你也笑了起来,我们的笑声响彻在撒哈拉阿雍这个镇子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