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原来你在这里——治愈系绘本《第五个》
《第五个》(世界杰出绘本选)讲的是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排在第五个的小木偶最后一个推开门,原来门后面是个亲切的医生。
昏暗的色调,仅有门后透出一丝光亮,断胳膊断脚的玩具们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看牙医的情形。小时候我特别害怕看牙医,害怕吱吱作响的电钻头,害怕大钳子拔牙的嘎嘎声,更害怕医生手中的麻药针剂,以至于我牙痛也不敢告诉父母,当然面临的后果就是牙齿几乎一半不能用。直到现在,当我看到牙医的工具时,仍然会紧张地心脏都要跳出来。因为牙医给我带来的恐惧已经远大于疾病本身了。
可是我的女儿不仅喜欢牙医,还能主动配合牙医的治疗。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在要去检查牙齿前的半年里,我就通过各种绘本、图像以及自己治疗牙齿的感受,一点一滴、自然地讲述给她,于是她到了医院,自然地就知道,穿白大褂的医生要给她检查牙齿,她要张大嘴;那些吱吱作响的工具会像小轮子一样,只在她的牙齿上滚一滚;在治疗时不用感到害怕,因为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候,随时可以举起左手让医生停止。
绘本《第五个》正是展示了儿童情绪与认知的特点,即感性为主导,略带神秘与未知,恐惧与兴奋、孤独与渴望并存。正如入园焦虑的孩子,这边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另一边对着老师说:“老师,我喜欢你呀!”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来说,理性是多么无力和苍白啊。
第五个,很多家长会很自然地跟着孩子数着屋外还剩下多少小玩具,熟不知孩子们在门一开一合、一出一进的规律中,早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个门是新生之门,坏的玩具走进去,崭新的玩具走出来。孩子的情绪和感觉体验很直观,也很容易在记忆与心理上形成牢固的印象,哪怕屋子里仍然昏暗着,他们也仍然愿意相信门打开之后,还能照出温暖的灯光。
原来你在这里!
我早就知道啦!哈哈哈!
可我还是害怕!
但是我会勇敢的!
生命中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命运,尽管理性不断告诉我们,我们很安全,但突发事件总会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发生。奥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杨德尔的《第五个》中,尽管一个个小玩具从关着门、黑漆漆透着灯光的小屋里走出,那个断了鼻子的小木偶,依然怀着越来越忐忑和孤独的心情,等待着自己即将到来的未知命运。
但是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无数的获益体验,才能让孩子的内心接受这样的成长。
原来你在这里!我们也和孩子一样,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来触摸内心,所以我们的世界里才会有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乔布斯。
在理性的世界中并存着一些感性的感知世界的能力,生命一定有趣和快乐得多。
这本书,不仅是为孩子而写,也为了拯救成人的心灵而写。
亲子阅读建议:与孩子共同体验图画中昏暗的环境背景所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启发孩子发现门后的灯光、玩具前后的变化、门外等候数量的变化,以此引发对后面的情节的积极联想,让孩子在规律的情节变化中,逐渐放松原先不安的情绪,在最后答案揭晓时获得愉悦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