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洋洋洒洒五十万言,写尽了原上五十年风云变幻、世事沧桑。所有的事件又是由每个鲜活的人所经历、所推动,合上书他们的形象并不遥远。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样的水土却孕育了不同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有的人改变了一些事情,有些人却被一些事情改变。这是一部男人唱主角的大戏,今天就谈谈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原上的汉子。
白嘉轩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白嘉轩是小说中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也是白鹿原上当仁不让的族长。故事从他说起,一切的事情他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见证。白嘉轩曾说:“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可作为旁观者,看着这位腰杆挺直、自诩仁义的族长时,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光鲜的吗?费劲心思从鹿子霖手中换得心仪土地,他跟谁商量过?在白鹿原上首种罂粟,又提前打过响声吗?为了给孝义留下子嗣,还不是在遮遮掩掩?
其实对这种种件件,我们又何必太苛责?白嘉轩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凡人。在姐夫朱先生的面前他永远像一个学生,他听从姐夫的建议、模仿姐夫的作为,向着姐夫靠拢,虽然最后会以失败告终。当朱先生奉命查禁烟草时,白嘉轩从最初的震惊,到亲手捉着犁杖犁倒烟苗。当初释放妖魔的莽汉,又亲手斩杀了妖魔,他还是一个识大义的人。在“交农事件”上他被县长用计困在家中,长工鹿三替他出面带领乡民示威抗议,事后他愧疚的表示“三哥。你是人。”言下之意,也有对自己的鄙视。当清廷初亡,战乱还未波及这个乡村时,白嘉轩可以召集村民学习乡约,约束乡民。当国民党到处抓壮丁、摊派赋税时,他却告知族人祠堂只管祭祀、各人好自为之。白嘉轩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民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一切也只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家庭的利益。
黑娃
黑娃的学名叫做鹿兆谦,白嘉轩给他起的名字,希望他能成为“谦谦君子”。黑娃知道嘉轩叔的好,作为主家儿对待长工没有二话可说,出钱把他送进学堂盼他成人。对他影响最深的却是鹿兆鹏,在他眼中白嘉轩的腰“太直太硬”,不是他能亲近的,而他从小就能和兆鹏玩到一块儿去。在学堂时,兆鹏偷偷从家中带来冰糖、水晶柿饼给黑娃吃,黑娃那时能狠心把柿饼给扔了,当兆鹏给他传输新思想时,黑娃再也摆脱不了了。如果没有再遇到兆鹏,黑娃也许会跟小娥在世俗的议论下男耕女织平淡过完一生。但是当黑娃心中抗争的火苗被点燃之后,就难以熄灭了。
黑娃在鹿兆鹏的带领下,参与了驱赶军阀的行动,在白鹿原上组织农民协会,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习旅”。种种失败后,不得不落草为寇,这期间双手沾满了鲜血。在大当家的被毒死后,面对即将瓦解的山寨,最终带领兄弟下山投奔了国民党保安团。从这时起,作为鹿黑娃的一生已经结束了,他开始想成为鹿兆谦。他娶了另一个秀才的女儿,拜朱先生为师,回原上祭祖。。。修身养性,经历了世事重新求学问了。朱先生给他题了“学为好人”的字,却没告诉他下联——“好人难活”,这也注定了黑娃悲剧的结局。
朱先生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三分实,七分虚”,鲁迅先生评价这部书:“状诸葛多智而近妖”。陈忠实写白鹿原之前,查阅西安周围的长安、蓝田和咸宁三县县志,朱先生是唯一个有生活原型的人物。朱字拆开就是“牛人”的意思,朱先生的事迹很多来源于关中大儒牛兆濂。朱先生编下顺口溜“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催命鬼”乡民传颂却不会遵从;制定乡约,随时间推移也被人遗忘;劝退围城的大军,在之后的历次大战中显得枉费精力。。。
他是最后的坚守者,在逆风中扛着传统的大旗,守护着读书人最后的风骨。在兆海的公祭大会上,朱先生慷慨陈词,讲话经报纸传播影响近千人投身军队杀敌报国。虽然他带领七位先生没能渡过渭河,他的精神证明了自己堪当“砥柱人间是此峰”。在《滋水县志》付梓成册后,朱先生安然离世。比人更长寿的书,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春秋大义逃不过有道之士的如椽巨笔。原上最后一个先生离世了,但是“渭水泱泱,秦岭苍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部《白鹿原》,半个世纪的纷纷扰扰,数不清的人物粉末登场,又匆匆谢幕。真正不枉在这世间走一遭的又有多少呢?原上的男人面对剧变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坚守、或改变、或超脱。我们又将如何看待他们?是钦佩,是怜悯,是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