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像是我之前阅读过的《为何家会伤人》,因为是同一位作者,所以笔触很相似,而且案例也是很相同的。
我就产生一个疑问了:究竟这本书与《为何家会伤人》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这本书主要是针对哪个方向的呢?
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暗的地方,只不过很多人很多时候都选择不外露而已。
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感谢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什么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或者叫作“拥抱内心的暗夜”。
书中指出,我们能否拥抱自己内心那些痛苦的部分、黑暗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是相反的。其实,真实胜过完美,一旦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实,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地在一起,就会深刻地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
书中提到,被接纳的悲伤是一股能量。
有些人不接纳自己的悲伤,或者是别人不接纳自己的悲伤,就导致自己的悲伤只能够窝在自己的身体里,而不能够流动起来。
心理学书籍经常会强调悲伤,专业的说法叫哀伤过程,指任何一份失去都会引起我们心中的悲伤,如果我们让这悲伤流动,就意味着我们接受了丧失、接受了失去。
你必须在面临巨大的失去的时候完成这个哀伤过程,这样才意味着你接受了你人生的不幸。
你能否让你的悲伤流动,意味着你是否能够真的接受人生的真相,你是否真的有智慧。
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时候,但是怎样才能够快速止损呢?很显然,就是让悲伤流动起来,在面临巨大的失去的时候完成这个哀伤过程。
相似地,每个人心里都有大量的愤怒,你能否觉知到你的愤怒,你能否合理表达你的愤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对于不能够提要求的人而言,每当你建立一个关系,就意味着你在丧失你的资源,你在付出,也就是说你朋友越多,你付出得越多,你就越累。
所以我并不喜欢自己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朋友不在多,贵在精,有三两个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好朋友就够了。
经营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子是很耗费精力的。
我很少跟别人聊微信,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无效社交。要么就出来一起面聊,或者一起参加活动,这样会更加高效。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