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与书相伴

感谢与书相伴

戴建东

十七岁那年,我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当了一个农民。

低矮的瓦房,苦涩的井水,泥泞的小路,枯燥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与我理想中的日子,相差甚远。

当时的感觉,有点灰溜溜的。

十年寒窗,没有求取功名,却被打回原形,和父老乡亲一起,下地刨土过活。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压根儿没想过,这就是我最终的归宿。

村里人讥讽我:都到过城里读书了,怎还回乡下来啊?这十年书读得,不就白白浪费了吗?

没考上大学,书就白读了吗?

好在慈祥的父母宽容了我,中国有十亿农民呢,只要手里锄头柄捏紧点,不信土里刨不出吃的来。

在父母心里,活着就是为了挣口饭吃,运气好的话,还能盖三间大瓦房,盖了房就能讨一房媳妇,从此生儿育女,在乡下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过完一辈子。

幸福,在父母眼里,就这么简单。

偏偏我不太安分,在城里读了两年书,回到乡下,依然夫子气十足,张口闭口都是普通话,害得不识字的生产队长啥也没听懂。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一闲下来,我不喜欢扎堆打闹,独自一人坐在大柳树下,吟诵只有我自己听得懂的风花雪月。

生产队里的人,都不喜欢我,说我孤僻,不合群,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对于我的做派,队长很生气,见天骂我,说我不长进,不务实,每天嚷嚷一些不着调的词。

我不想待在村里,我要离开,离开土地,离开乡村,离开被人耻笑的氛围,离开不受人待见的生活。

读了十年书,仍然回村当了农民,这就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做梦的事,还是不要了,你省省吧。

这是村里人对我的忠告。

这话虽然很刻薄,也很残酷,但很现实,现实得容不得我反驳。

队长安排我干农活时,他费老大劲,我也不得要领,气得他一跺脚,说:这娃魔性,干啥啥不行,嘴皮第一名。讲起话来呱啦呱啦,也许只有牛才能听懂,你就给队里放牛去吧。

队长的一句话,我便成了生产队里的牛倌。

队里有三头大水牯,个大,腿粗,长犄角,圆眼睛,叫一声,哞,哞,哞,劲儿特足。这三头牛牯,一直都是队长心中的宝贝。

养牛,活儿虽然轻松,但地里的农活却没机会学,在农村里,耕田犁地是头把好手,插秧锄地,是二把好手,没有过硬的田头本领,工分就挣不过人家,年底分红就大相径庭。

父母觉得,养牛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想个法子,再寻一条活路。

我这人,个子小,力气薄,书生气十足。虽然十七八岁了,个头还不到一米五,手脚虽不残疾,但与残废也没多大差别。

在生产队里,靠的就是挣工分,挣得工分,才能分到粮钱,否则,年年超支,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年底,不但没有一分钱分红,还得找补生产队一笔钱,用于派分口粮和柴草。

而挣工分的前提,就是要有一膀子力气,能挑会推,一二百斤的担子,一上肩就能跑二里地。

而我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五六十斤挑着,就气喘吁吁,累得腰弯成虾弓了,挑担走路,还没歇的时间长。

除了队长,队里的组员,也全不待见我,觉得我在生产队里,完全就是靠别人养的废物,干活拖后腿,啥忙帮不上。

其实,我生性并不懒,我做梦也想着像他们一样,五大三粗,腰圆臂宽,这样,在生产队里,就能与正劳力平起平坐,就能与他们一样,大声喧哗,大声呵斥,再也不需顾忌他人耻笑的眼光。

可是,事与愿违,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这人个子小,力气薄,手劲脚力没人家大,锄头生活没人家好,靠挣工分,看来是不行了。

人活在社会上,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得花钱,总得有条路适合自己走才是。

既然田头农活干不好,哪就学一门手艺,有手艺就不愁吃穿。父亲从小挨饥受饿怕了,他担心儿子走他小时候的老路,总想给儿子找条活路。

学木工?学泥瓦匠?这些都是力气活,父母说我个子小,力气单,看来没机会了。

学篾匠?这个要蹲功,要十一二岁就学才行,十七八岁,骨骼长定了,蹲不下来了,也不行。

后来,父亲七转八转找关系,托人在镇上寻了一个剃头师傅,让我去跟班学剃头。

我当时也觉得,没一门手艺,以后很难养活自己,也很难在村里立足,更不用说抬头做人了。

我没多大考虑,屁颠屁颠就去当学徒了。

在乡下,剃头可不是什么好行当。

从事剃头的,都有外号,剃头松,剃头敦,剃头老李,总归不是什么雅号,调侃中带着轻视。

天下三样低,剃头洗脚点水烟。看看,剃头的名声也不好听。甚至在骂人时,对轻浮的人,也说他“剃头骨”,受人轻蔑。

还有,乡下学剃头的,基本上都是腿脚不利索的人。父亲为我寻的师傅,人称“剃头癞痢”,一条腿是跛脚的,走起路来,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

“剃头癞痢”自己没有头发,是个癞头。年幼的我,心里嘀咕着,真搞不懂,他自己没有头发,怎么选了这么个职业谋生。

“剃头癞痢”相貌平平,但为人和善。初学第一天,就让我学洗头。

以前拜师学艺,都得从基础学起,木匠学搓砂皮,裁缝学钉纽扣,篾匠学剖毛竹。

剃头,当然就从学洗头开始。

开门第一个顾客,也是个癞头,头顶没几根头发,进门嚷嚷着,要洗头,修剪。

他看到我,眼睛盯着我四周转了转,说:“剃头癞痢”,带徒弟了?这小徒弟,看上去腿脚没啥毛病啊?怎么学上剃头了?

“剃头癞痢”一听,没好气了:“谁规定学剃头就一定要跛脚打拐?手脚好的,利索的,就不能学了?要剃头就低头洗头,不剃滚蛋,别在这里瞎咧咧。”

我一时语塞,没想到,学剃头要被人误会腿脚不利索,这活看来不能干,还得早早谋划,另寻活路。

洗了一天的头,晚上回家,父母问我,学得怎么样?我无言以对,就说不想去了,这行当不适合我。

村里人看我学了一天剃头,就跑回来了,就调侃我说,这娃儿去学剃头,第一天就洗到三个癞头,吓得跑回来不敢去了。

不管人家怎么说,剃头是不想学了,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一根草也有一根草的露水沾着呢,我就不信,会没有活路。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手艺,也都是人学起来的。这世界上,还能有别人能干的,我却干不了的事?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说我力气小,干不了重体力活。我偏偏选一个体力更重的事做做,省得你们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于是,我跑到水利建筑工地上,找了一份石匠的活。

石匠是个力气活,四磅锤,八磅锤,一天抡到晚,刚学的头几天,手臂酸得筷子都夹不起。

凡事都有个过程,习惯成自然,锤子抡久了,手臂麻木了,也就不知道酸痛了。

再后来,抡着抡着,锤子在手里也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我能在石匠行当里坚持下来,大家心里都这样想:这小个子肯定是不见高山地不平,凑个热闹,图个新鲜而已。用不了三天,准跑!

但是,人的毅力,往往超乎个人感受。在石匠行业,我一咬牙,坚持了十多年,从水利渠道,到桥梁工程,很多建设工地,都流下我的汗水。

习惯成自然,坚持久了,就没有人说闲话。村里人觉得,我也就是个敲敲石头,摸摸泥巴的命。

以前的满嘴普通话,不说了吧?张口闭口的唐诗宋词,不见了吧?好高骛远的心态,被修理平和了吧?


人嘛,还得认命,还得看清楚自己是哪块料。没有金钢钻,你就莫揽瓷器活。心高只能摔得更痛。

村里人一锤定音,把我鉴定得彻彻底底。

然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

我,是千里马吗?

这话问得,别说他们不信,我自己也不信。

这十多年的打工生活中,我没有扔下过心爱的书本,辗转工地中,随身携带的,肯定有书本,字典,笔记本。

每到一地,安顿下来,我首先要寻一个光线好的,靠近灯光的床铺,这样才方便我闲下来看书。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无痴不成圣。对一个事情痴迷了,你就会去钻研,去探索,去寻找方向。

书看多了,我就试着给报社投稿,偶尔也会有“豆腐干”给编辑填补一下报屁股。

看到刊发自己心声的文字见诸报端,我整个人可以在工地上莫名得地兴奋好一阵子。

一边打工,一边看书,一边投稿,心中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姜子牙渭水垂钓,八十岁遇文王,碰到真命天子,救我出农门。

然而,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大玩笑。十多年的与书为伴,到头来依然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后来,我也认命了,结婚,生子,农忙回家种地,农闲外出打工,过着与村里人同样的生活。

唯一不同的事,他们一空下来,就喝酒,打牌,赌钱。而我,依然捧着唐诗宋词,与古人对话,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

因为兴趣爱好,我依然一边看书,一边投稿。十几年下来,钱没赚到多少,刊发过的样报倒是剪贴了好几本。

我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

就在我安心农村,不再奢望有奇迹出现时,命运之门悄悄为我打开了。

一位山区校长在寻找代课老师时,发现了我,校长翻阅了我的剪贴样稿和获奖证书,又与我长谈一番,惊呼:可惜了,你不应该待在农村里。

第二天,校长把我从水利工地,转换到山区小学任教。

原本赤脚沾泥的两腿,突然换上干净的棉布鞋,原本挖沟敲石的双手,突然捏起了粉笔,生活角色的转换,让我感觉有点像做梦。

呼吸着山区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校园独有的气氛,这与我以前在工地上的生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每天与书本为伍,与文字打交道,这,才是我要的生活。

离开了土地的束缚,我驰骋的空间突然增大。以至于后来,我从学校任教,转行到报社当记者,拼搏的世界越来越广。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与书相伴,才能让我离开农门,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与书相伴,才能让我实现心中的梦想。

如今,我从事记者职业也有二十多年了,从业余,到专业,从记者,到编辑,最后成了新闻单位的副总编辑。一步一个脚印,延伸着自己的梦。

这一切,都让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感谢与书相伴!

作者简介

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曾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文汇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星星落进了小河》、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行走田园》。

微信号:djd1024wx,欢迎联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沂蒙山区有无数条沟谷和特有的崮顶,沟底崮下牢牢地镶嵌着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村落。作为从这样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习惯了...
    人从大众阅读 607评论 2 9
  • 村名的来历 根据有关村名的分析,村名的取得,有的是按最先立村居住人家姓氏所取,有的是按村子的位置地形而取,如李家坪...
    晋北文化阅读 1,155评论 0 3
  • 第一章 (1) 参加解放军。 冯士龙到部队好常时间,才给家里写信,内容没有...
    长恩在阅读 226评论 0 2
  •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就目前我国统计数据显示国人的平均寿命76.3岁,也就二万七千天左右...
    周老师的生活阅读 349评论 0 0
  • 缺子婆孃|我的视界我的中国 ...
    龚安兵阅读 1,119评论 1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