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提及的凭感觉,是注意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好比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一些事情有莫名其妙的第六感,说白了就是潜意识给出的信号。
而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的凭感觉,我想作者更想表达的是,让自己身心愉悦地去学,而不是像个苦行僧一样,只是煎熬于学习的形式。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设置了很多任务,加入了不少的打卡群,每天都围绕着任务而去做任务。
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样并没有让我有所成长,反倒有了一层捆绑的感觉,我每天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没有什么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交了罚款,退出了一些群。想要自己有一个平和的态度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为了维持表面努力的假象,做什么都敷衍。
或许,这也是作者设置舒适区拉伸的原因。
在困难区会降低学习的热情,在舒适区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都会让我们疲于倦怠,不利于长期的坚持。
中间地带,才是让我们进步最快的地方。
这里的凭感觉,应该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学习的时候专注地去学,精力不足的时候就好好地去休息。
从小到大,我们周边收到的信息都是让我们刻苦努力,甚至希望用多一点的勤奋去补一些自身的愚笨。
但确实,这一路的成长,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总能发现有些人,熬夜苦读,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结果还不如那些看起来不那么费力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到了疲惫期,苦熬的效果远远不如休息一下,等回血之后再来战斗。
也或许,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补拙的,只是是高效的勤奋,而不是毫无进展的苦熬。
有时候,停下来,反思一下,才能更好地赶路。
只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才能让我们持续地努力,长线发展很重要。
但我们大多数人,容易起步很凶猛,后劲跟不上。
所谓凭感觉,不过是任何时候,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额态度去做想要做成的事情,不要一时兴起,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均速前进,才能到达最后的终点。
这本书看到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自己付出了很多浮于表面的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效,或者说收效甚微。
好在有所改变,一切还有变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