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自己是属于“宿命论”的人,觉得世界之事早已注定,按照本心做好自己即可,就像现代人所说的“佛系”。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所认知的“宿命”在遥远的古罗马早就存在——斯多亚主义。这种主义突然让我找到心灵归属,或许这正是我所追求之道。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如何过好这一生?
斯多亚主义既不像犬儒主义一样弃世,也不像享乐主义一样沉湎物欲。斯多亚主义主张物物而不为物所物,即享受现实美好,又洞察其转瞬即逝。人生应追求有德行的生活,并等待命运女神的垂青,尽人事,听天命。所谓德行,就是为我们所应当成为的那种人。
罗马人改造了斯多亚主义,把内心宁静放到极高的位置。对罗马人来说,宁静与德行同样重要,并相互关联:德行完备则宁静降临,内心免于一切负能量;反过来,内心宁静才能追求德行。
理想的罗马斯多亚主义者的生活
享受美好,追求事功,但绝不沉湎其中,洞察一切去日无多。如果荣华富贵转瞬间被夺走,那也是命也运也,丝毫不能动摇斯多亚主义者的沉着与泰然。无忧无惧,无嗔无念,内心宁静。当然,宁静不是弃绝所有情绪,而是弃绝负面情绪,不为愤怒、悲伤、焦虑、恐惧所动。
要做一个斯多亚主义者,需要如何修行?
1. 总是设想最坏情形,假设一切已被命运夺走
想象你已经失去一切,亲人、朋友、财富、生命,然后睁开眼睛,珍惜当下。灾难来临时,最先崩溃的总是乐观主义者,因为乐观在惨淡现实面前会碰得粉碎。习惯预设最坏情形,才能在绝地获得坚韧和勇气。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幸运女神那里暂借而来的,随时不经提示就会被收走。
2. 控制能控制的,无法控制的要放手
什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对环境的态度。将一切环境因素内化成自己对环境的态度,将一切得失之源都归于自己,放下对无法控制之外物的忧惧焦虑。
3. 对抗命运对未来的安排,但接受已成现实的过去与现在,仿佛他就是宿命
过去和现在已成事实,不可改变。既然木已成舟,何必枉自悲叹?不要幻想,不要反复思量,不要把情感、精力、资源浪费在这里,更不能让其动摇内心。
4. 克己
有时候光假象失去所有还不够,还要时不时真正过苦日子,给自己主动制造苦难,忍饥挨饿,雨雪交加。推崇克己,是为了获得意志力、勇气和自制力。
5. 反思
斯多亚主义者入世,积极参与生活,但集参与者与旁观者两个角色于一身。一边作为,一边又观察自己的作为:
你有没有设想过最坏的情形?
有没有区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
有没有内化目标?
是否沉湎于过去,而忘了注视未来?
有没有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