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知运动
怎么练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一个大问题:如何坚持运动?再好的运动,坚持不下去也是白搭。心理层面,先端正认知。
第一、“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和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以及患病后的生存率成线性关系。运动能力每增加一个小台阶,生存率可提高12%。简单点,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能力越好,你就活得越长。即便是个健康人,如果运动能力低下,同样寿命会短,而冠心病患者,如果能将运动能力提高,同样寿命会更长。这真是“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第二就是“运动是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这句话同样也不只是一个口号。大量研究证实,运动真的可以治疗大量的疾病。比如身体上的三高,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等骨骼肌肉疾病,还有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过敏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包括老年痴呆、乳腺癌和结肠癌等许多肿瘤,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大部分心理疾病。
二、挑对适合的运动
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增加正反馈,避免负反馈。事实上,如果你的运动漫无目的,或者为了更美、更好、更健康,这样特别宏大但遥远的目标,坚持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为运动设立更精准的小目标。像是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各种关节疼痛、对抗抑郁、帮孩子长个,等等,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运动,让身心在运动中不断得到正反馈。怎么知道自己最适合的运动呢?
第一,如果想塑形,拥有健美的身材,当然要选力量训练。
第二,如果关节总是疼、可以加强训练关节附近的肌肉,一般一到三个月就能见效。
第三,如果每天压力山大,已经有非常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运动可以缓解压力。选择身心运动,比如瑜伽和太极拳,配合呼吸和柔韧性运动,做好拉伸,效果会更好。
第四,如果想改善睡眠,就选在下午做有氧运动,强度可以大一些。
第五,运动还可以治疗长期的过敏性疾病,从皮疹、鼻炎,到哮喘,都有治疗作用。
如果身边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哮喘患者,游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室内游泳池的空气温暖潮湿,可以明显减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症状。尽量避免在寒冷、干燥、有花粉、有污染的空气中运动。在冷天运动时,要戴上围巾或者口罩。
三、“水滴石穿”原则
如果心愿很大,不太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咱们就要把任务拆开,立很小很小的flag,做很小的一点行动。水滴石穿。这个行为对于身体而言,必须要像水滴这么小,砸在我们的身体上都没什么感觉。这才是一次好的运动的开始。
比如,目标是做30min的中强度有氧运动,你可以在午休时快走20min,晚上再走10min,就够了。想做力量训练,你可以先从一个动作开始,只做一组,然后再缓慢地增加运动强度。只有你身体里的负反馈少了,运动才能成功。
四、将运动内化成你的生活
咱要做的,不是把一个完整的运动计划硬塞到生活里,这对于谁来说都是困难的。而是要弱化运动的负担感,让运动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上,不一定非要专门去做体育锻炼。家务,通勤上班,带孩子打球,周末买菜做饭,见朋友,等等需要耗费体力的,都算。事实上,这就是近年来WHO高度推崇的“日常体力活动”。如果一个人体力活动已经达标了,够量了,他本来也没有再额外训练的必要。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动起来呢?几个明确的改造方向:
第一大类,可以归纳为“在路上”。
上下班的路上,从家门到工位上的这段时间,可以安排各种体力活动,推荐快走、慢跑、爬楼梯、骑车。如果路程太远,改造其中一段就可以。比如,周一三五先骑三站地,然后再坐地铁回家,周二四骑全程。取快递、拿外卖、倒垃圾的路上,上下走楼梯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用一口气就爬十楼,一开始只爬两层楼也很好。
第二大类日常体力活动,叫“约朋友”。如果你周末有聚会,可以和朋友改造一下聚会的内容,安排逛街,步行去吃饭,骑车去公园。
第三大类,叫“陪家人”。如果有孩子,强烈建议带上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各种游戏、运动。如果家里有老人,可以送老人去跳广场舞、打太极,自己也来上一段。
只是要注意一点,因为这些活动藏在生活里,不像运动来得那么规范标准,建议随时带一个测量心率的手表、手环,随时监测运动是否达到了强度。
不找教练,想要自己达到最佳运动的效果,一是要能坚持,二是要能达成你的目标。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条件还能互相促进:如果你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坚持运动就可以帮你更美、更健康;反过来,如果你在过程中越来越美,越来越健康,你的运动就更有坚持的动力。
五、如何制定一周运动计划。
运动计划,需要按周达标。既不需要每天都做,也不能按月来算,每周达到一个确定的总量就好。
如何定制你的运动方案呢?需要考虑到六个方面,分别是运动的:
频次(Frequency)
强度(Intensity)
时间(Time)
类型(Type)
总量(Volumn)
进阶(Progression)
一周的运动计划里,需要做哪些运动?应该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这四种类型。听起来很复杂,但做个操,可能就覆盖了其中三种,没有想得复杂。
1.有氧训练
如果你没时间,只能完成一种,那必须是有氧训练。有氧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可以带来生命第五大体征——运动能力的直接提升。像是走路、慢跑、划船机、游泳、爬山等等,都属于有氧运动。它的频次、强度、时间、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
有效的运动强度,是整个运动方案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有氧运动有没有效果。每天走上一万步的大爷大妈很多,但能达到有效运动强度的还不到10%。
怎么把握运动的强度呢?方法是储备心率法。
储备心率(HRR,Heart Rate Reserve),是指我们的最大心率和安静心率之间的差值。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是储备心率的40%-59%;如果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强度可以向储备心率的 60%-89%进阶;如果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运动,30%的储备心率就可以作为有效的起始强度,逐渐向中等强度进阶。
这中间有个数叫最大心率,要怎么得到呢?可以测一下,尝试一个让自己慢慢达到筋疲力尽的运动,过程中记录到的最大心率就是这个值。如果不去测量,医学上也可以估计,用220减去年龄,就是预测最大心率。
一个40岁男性,安静时的心率70次/min,估算他的最高心率就是220-40等于180次/min。那么推荐给他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是(180-70)×(40%~59%)=44-65,也就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他的心率范围应该是静息心率70次/min,加上44-65次/min,等于114-135次/min。
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该做到150-30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150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简单换算一下,1min高强度运动的效果大概等于2min中等强度运动的效果。如果属于健康人群,像这样的运动,一周做3-5次,每次30-50min就达标了。
有人想问每次多练一会,只运动2次行不行?1次呢?答案是不太行。尽管动肯定比不动强,但如果想要稳定地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间隔2天后,至少要有一次运动。这是因为,运动就像咱们吃药在身体里的代谢,也有自己的半衰期。运动后,我们身体会产生一系列分子层面、代谢层面的良好改变,这些改变会在48小时降到低点,会在72小时完全消失。所以,有氧运动的频次可以按照你的时间来安排,只要符合间隔不大于2天,一三五,二四六,或者三五七都可以。
时间上,一天的总量达到30-50min就足够了,如果忙到没有这段时间,不要紧,可以分段进行,每段至少持续10min,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具体执行起来,需要一个能实时测量运动心率的小设备,比较推荐心率带、手环、运动手表
算出自己的中等运动强度心率之后,戴上手环开始活动。心率达标之后开始计时,比如午休快走15min,晚上下班路上再来15min,这就已经达标了。
达标之后,如何进阶?首先进阶的是运动时间,或者运动频次,而不能是运动强度。在运动计划开始的4-6周中,每1-2周,你就可以将每次运动的时间延长5-10min,或者每周增加1-2次运动。
规律锻炼至少1个月之后,才可以考虑增加强度,而且是在接下来的4-8个月中,逐渐增加。如果起步从40%的储备心率开始,目标是60%的储备心率,每个月只需要增加5%左右的储备心率,就很好了。过快地增加运动强度,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而是会放大所有的运动损伤。
2. 抗阻训练
抗阻运动指肌肉发力、对抗一定阻力的运动,主要训练目标是肌肉的力量。
这部分运动在人群里可谓两极分化。做的人,天天大强度,泡在健身房,追求八块腹肌;不做的人,完全不care它的重要性。
事实上大量循证医学结论显示,每周至少要有两次力量训练。这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和骨骼是典型的用进废退的器官。如果只做有氧训练,难以训练到所有的大肌肉群,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和骨骼的流失。其次,训练后的肌肉量和质量都会提升,血脂、血糖这些代谢功能也会随之提升。
要做抗阻训练,一定要去健身房吗?其实不一定,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对抗自身重力的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深蹲,也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械,比如哑铃、杠铃、壶铃、弹力带、握力器。对场地的要求也很简单,在家也可以做。
无论选择哪几种抗阻训练,建议每次的训练,把胸、腹、腰、背、上肢和下肢大的肌肉都练到。每次锻炼,每个训练动作可以重复2-4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2-3min。每次举多重的哑铃呢?可以自己测试一下,这个动作你一次性能举起的最大公斤数,然后用这个数值的60%-80%来作为自己的训练强度。
进阶的话,和有氧运动是一样的,也是先加次数、组数,最后再加运动负荷。一般小肌群(肩、二头肌、小臂、小腹、小腿这些)一次增加1-2kg,大肌群(胸肌、背阔肌、大腿这些)一次增加2-4kg,不要超过这个范围。
跟有氧不太一样的是,抗阻训练不能天天做,每次练完后,需要休息一天。这是因为,肌肉在这样的训练后会堆积乳酸,产生拉伤性的修复,会感觉到有些酸疼,这些都是正常的,但肌肉需要48小时来恢复,达到更好的状态。所以,抗阻训练就是这样一个“拉扯损伤-再生修复-更上台阶-再拉扯再修复”的循环。
3. 柔韧性训练&平衡协调训练
柔韧性训练就是拉伸自己的肌肉、韧带。做起来也很简单,既可以在上面这些训练前的热身和训练后的拉伸环节做,也可以单独做。比如,坐了一个小时,站起来拉伸一下颈椎,弯弯腰,这都算。
这一类运动最适合你随时随地开始,开着会,聊着天,都不耽误。有不少研究发现,柔韧性训练,是唯一需要每天做的训练。更好的身体柔韧度,不仅能使你的体态更端正,关节、骨骼更年轻,还和你稳定的情绪、你的寿命都有一定的关系,真有点老祖宗说的,“筋长一寸,命长十年”的道理。
总结
我们可以先热身,走一走,5-10min的低强度,充分活动关节的范围。
然后是有氧运动,保持中等强度30min。
随后是整理活动环节,基本上就是重复热身5-10min简单走走。
然后是抗阻训练,8个动作,每个动作10次,每次2组。
最后是柔韧性训练,选8个动作,充分拉伸,每个动作4次,每次坚持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