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情怀”二字,拍电影也好,看电影也罢,总要有让人回味的东西。
《甲方乙方》这部片子很老,大家都熟悉,全片没什么色彩的作用,也没有特别出彩的镜头语言——它就像是生活中的故事一个个串联起来,随着寒来暑往,在大雪纷飞的1997年末定格。
我是极其喜欢最后一个镜头的,虽然前一刻是一个男人萧索离去的背影,但后一刻镜头转向了屋檐下大红的灯笼,映着纷纷扬扬的白雪,让人恍然想到——噢,旧的一年结束了,很快,又是新的一年,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都是过去的事,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万家团圆,甭管别的,新年快乐。
那个年代,还是有贺岁情怀的岁月。现在每到大年初一,电影铺天盖地地宣传,打着贺岁的旗号,但不是所有春节档期的片子,都叫贺岁片。
贺岁片最早起源且流行于香港,是岁末时明星凑到一起,热热闹闹拍上那么一部戏,博观众一笑,艺术性什么的可以靠边站,成本也不一定要多高,当年的《东成西就》就是在《东邪西毒》杀青后用剩余的经费拍成的,嬉笑搞怪,我们可能不记得慕容嫣,不记得黄药师,不记得欧阳锋,但我们会记得那些年我们笑过的“眉来眼去剑”、“情意绵绵刀”,记得女扮男装的周伯通,记得欧阳锋的香肠嘴。贺岁片的结尾往往是皆大欢喜,最后演员们站在一起,道一声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这才是贺岁片。
每年春节,因为没什么亲戚要走,我都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今年春节时,影院场场爆满,大牌云集的《澳门风云3》、星爷执导的《美人鱼》、颠覆了西游的《三打白骨精》几乎占据了各大电影APP的首页,评论铺天盖地,被捧得最高的是《美人鱼》,骂得最惨的是《澳门风云3》。我不想随意评价某一部电影的好坏,但我还是坚持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看《澳门风云3》,不为别的,就为了影片最后那一段热热闹闹的拜年。《美人鱼》环保的主题很好,值得呼吁,大圣帅气,也符合猴年的气氛,但是和过年又有什么关系?过年不就是图个开心喜庆吗?如今年味淡了,哪怕只是电影里一段热闹的拜年,都显得弥足珍贵。
正因为如此,看到贺岁片时总会有一种感动,感动于那段贺岁的年代里贺岁的情怀。那一声声祝福,总能让人鼓起面对未来的勇气。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贺岁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