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每年都只出很少的几款单品,以至于现在很少人问,为什么苹果公司不多出几款不同配置的型号,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呢。同样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每次去到那里你都会发现,能点的就那几样。其实他们不一定是考虑到研发的成本,而是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但是消费者永远只能选择一样,横向对比,总会产生一种念头,另外的那款会不会更好呢?
张爱玲对爱情的描述,其实跟上述情况很类似,“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头上的一颗朱砂痣。”
有时候消费者不喜欢自己挑来挑去,你只要告诉他,我给你的就是最好的,打消他的顾虑便可。
反之,智能机刚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三星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就是机海战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新机出现,有时候我都疑惑,这几款机型之间,只有很小的区别,为什么要分成不同型号。
后来三星就转变策略,开始主打爆款,跟苹果一样,每年只推出几台新款,也一举奠定了智能手机的老大哥地位。
为什么呢?为什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选择会变成噩梦?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吴军在他的书《见识》里面描述了苹果之前的公司的策略并且推测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如下:“在苹果之前,主要的手机厂商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都要做出几十款甚至上百款手机,无论是诺基亚还是散心都是如此,以至于消费者会挑花眼”,而消费者会如何呢
“人永远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如果自己买了A款手机,看到同伴用B款,就会期待自己的手机兼有两款的有点,因此总是不满意。”
这个解释也没有引用什么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就是很正常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引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选择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选择不是越多越好,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先表过不提。
先回顾一下,我们说单一爆品的好处是主动减少用户的选择空间,反而能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不至于因为对比而心理失衡。
但与此同时,在公司的方面,其实变相的减少了自己的试错空间,试想一下,如果这款产品因为有什么不可抗力影响出问题了,整个公司一年的大部头收入压在一款产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不是空穴来风,具体的实例可参考三星note爆炸召回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为了减低风险,公司采取保守策略也是很自然的选择,比如苹果几年不变的外形,在新功能的植入上也比第一代苹果的经验程度降低不少,相比起来,中国的很多品牌同时在售几款手机的,在外观的突破上比苹果激进的多,比如小米,vivo和oppo。
当苹果手机变成很多人的掌中物时,也失去了独特性,更多人进而选择另外的品牌。
不管怎么说,每种销售策略都有自己的取舍。而这种循环往复也是吴军在书中论述很多情况时采用的底层思维。
一切从本质出发,才不至于被时代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