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越来越少看到校园里有停放待用的小黄车了。从小黄车轰轰烈烈地入住工大校园,到小黄车在校园里悄然减少,大概也就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期间还有两个多月的暑假。
也许很快在学生中间,就会有一些关于小黄车离开原因的讨论,大部分的声音也许是将指责对象指向一些破坏规矩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付费解锁,而是利用车锁设计上的漏懂开锁,而使得小黄车那方面有大量亏损。而官方又无法派出大量人力监管,从技术上改变这个现状也十分困难,他们对这个学校感到失望,因而撤出来工大校园。起因全是一部分人的不守规矩,钻了规则和设备技术上的漏洞,这些人的行为破坏了更多人的利益。
我想上述论调可能会成为主流,因为它既符合现实,又充满了我们对那一部分人的愤恨和批判。如果小黄车真的彻底撤出工大校园,发出官方声明,表达出这样的声音,大多数用户应该会愤愤接受。
但小黄车的在这个学校的失败,绝不仅仅是因为无法制止一部分钻漏洞蹭骑小黄车,甚至这个人群逐步扩大。甚至这根本就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也许只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合理的借口。因为小黄车的本身,似乎就与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性人假设矛盾。
每一个做出决策的人都是理性的,因而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总是趋向于利益最大化。再来看小黄车这个案例,小黄车在车锁的技术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他们没有办法及时修复,就希望用人们的道德感来管理市场,制约所有的用户规范使用小黄车。基本上就违背了理性人的假设,在没有任何惩罚的前提下,且道德成本也极低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理性人,是很容易就利用漏洞解锁车辆的,因为这个行为不仅很难被发现,而且节省了一定量的金钱,甚至绕开繁琐的解锁步骤,节省了时间。这不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嘛。
罪责不应该有市场中的用户承担,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商业模式的问题,和企业的逃避责任。Adobe在盗版这么难根治的软件市场里,不依然越做越大。一个企业无法改变他们面对的用户,特别是他们面向的用户群体十分普通而又复杂,只能用地域来对用户进行划分的时候。但是企业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技术环节、管理制度,这才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而不是愤愤地指责用户行为。只会指责用户的企业是软弱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用户群体都将失败,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能力去拥有一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