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指人在45-55岁的期间,因能力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而引起的迷茫、困惑和倦怠。
2008年至今,我一直处于职业倦怠期,原以为是自己衰老所致,直到遇到大学实习生小冰,并且完成指导《营养与卫生》课堂教学任务,开始喜欢上课时才明白:衰老并非从中年开始,而是从厌倦工作开始的。
幸好,这段经历也让我找到了化解危机的方法:转换视角重新审视教学工作。
教育家李希贵说:“世界是由问题组成的,而很多问题是需要多方条件变化了,才能解决。”
而中年危机的问题,可通过调整心态、提升认知和采取行动,即转换视角加以解决。
01
以积极心态拥抱问题,让能量流动
江武墨在《成长日课》中说:“接纳,不是忍受现状,而是允许自己恐惧、焦虑和不安,为的是减少抵抗产生的情绪内耗。”
我在接到新任务的当天,既欣慰又忐忑:欣慰的是自己临近退休前两年,终于有了指导实习生的机会;忐忑的是身为老教师,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与年龄不成正比,怕指导不好实习生,更怕丢了学校的脸。
俞敏洪在《我的成长观》中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学会享受成长的过程。”
我想,既然自己没有名师和骨干那样的风采供小冰学习,但可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展示在平凡面前不卑不亢、孜孜不倦努力的样子。
比如,当师生互相问候开始上课时,面对整齐站立的学生,原本是“坐下”口令,却变成了“下课”时,我在自惭形秽中冷静下来,问自己:“既然这样了,要怎么办?”
结果出现转机,自嘲+幽默让小bug变成了调剂品,活跃了课堂。
在做维生素C还原碘伏氧化大米实验时,学生们过于惊讶,导致我的思路都被学生带偏时,不再低头找地缝,而是想对策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思考,提升认知能力。
这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让我体会到付出的快乐,还明白了积极主动的心态,远比消极逃避,更有力量。
沙哈尔在《幸福超越完美》中说:“绝大多数的人在追求完美,虽然这能促使自己很努力,但人无完人,过高的期待反而会让自己被恐惧、焦虑和不安吞噬,寸步难行。”
从逃避到接纳,换个心态面对当下的普通、平凡和卑微,能量就能从紧绷处释放,看到不完美的真实里,蕴藏着勃勃生机。
02
转换视角看问题,路就会开阔很多
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态度端正、做事认真,却默默无闻,这说明有卡点。”
过去,我不清楚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如今,借助优秀的小冰连续3次讲课都拖堂这事件,看见了自己的弱点是认知思维能力不足。
刘润说:“最好的学,就是去教。”
我借助教会小冰,升级了自己。
实习生通过学习,即“听”优秀教师示范课的结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会了评价一堂课的得失和优劣。我也通过教授,掌握了听课和评课的技巧,懂得处理细节和结构的矛盾,有了全局意识。
小冰在第4次讲课时,按时下课突破难关,真正从知道到做到时,我也根据学生们喜爱被关注,不喜被说教的特点,调整了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当你看问题很迷茫,甚至不知道怎么办时,不妨换个角度,而最好的角度就是教会他人。
这会让自己站在对方角度加深对事情本质的思考,进而获得清晰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就会开阔许多。
03
采取行动初见成效,危机化为生机
熊贤军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结果”。
因为一做你就会有难题,而难题才会给你反馈。
有了实习生小冰做成长见证人,我开始直面长期无法突破教学难题,专注提升业务能力。
首先,我搜索《营养与安全课程标准》和《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经过钻研,终于理解了《标准》的制定者和教材的编写者,是如何根据国家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明确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教材和用好教材打下了铺垫。
随后,根据学生认知和心理设计教学问题、布置任务,选择讲故事、做实验等方法讲解,结果学生们愿意参与和回答问题了,而我也更愿意投入时间,去思考如何教他们了。
而实践中,总是会出现许多小失误和小意外,让成长的道路显得不够顺畅,但这些小插曲却为我接下来的教学研究,自身发展提供了空间。
面对危机,过去的我以为是命运不公,消极怠工,得过且过;现在的我才知道是自己的水平不足,努力不够,立马行动。
真正的效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着手解决,因为行动永远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是转化危机为生机的最关键要素。
一个月的努力,让深陷迷茫、混乱和挣扎中的我,终于懂得转换视角之道:
从消极到积极,释放的能量让自己去拥抱问题,变得勇敢;
从逃避到面对,提升的认知让自己会分析问题,找到短板;
从挣扎到直面,采取的行动让自己能解决问题,有了生机。
转换视角之后,我终结了十余年的中年危机,重新爱上了自己的工作。
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学会与问题和谐相处,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愿所有面临危机的中年人,都能转换视角,找到与问题和谐相处之道,学会享受成长的过程。
作者 | 岸禾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