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开发:专注于互联网项目开发。
昨天我们谈论知乎书店的时候谈到『知识付费』这个词,追溯起来,罗辑思维团队应该算的上国内较早知识付费开拓者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是怎么做知识付费的以及题目高质量社交怎么体现。
由于其定位并非很大众且运营力度也并不大,可能部分朋友不了解得到,所以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下得到。
在去年年底刚上线的时候,得到主要是罗辑思维团队知识变现的另一个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导致信息泛滥,碎片化阅读时代加剧,所以罗胖也是看准这个市场希望为用户推送高质量的碎片信息,得到刚出来时主要有两个功能:
- 每天人工精选 6 条不同领域的碎片知识(当然,是否『干货』因人而异),以语音方式呈现(配有文稿),每条一两分钟左右;
- 电子书干货版,罗辑思维找来外部读书人执笔,试图挤掉书中水分,压缩成一两万字左右的干货版,用户能以极低价格购买(基本都是 0.99 元)。
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而得到也从开始的碎片化阅读继续延伸。我们看下得到的引导页,三张引导页总结了现在的得到的三大核心卖掉:碎片化随时听,提炼书籍干货快速阅读一本书,订阅大咖专栏。
其中除了随时听以及部分书籍是免费的,读书以及订阅专栏需要付费(专栏统一 ¥199/年)。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太可能花 ¥199 去订阅专栏的话,那么你就不是这个 app 的用户群,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用户群并非很大众的原因,我们来看下其定位。
罗辑思维一直秉承的宗旨就是:替别人读书。在得到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丰富优质的知识资源,但是不提供系统课程,实际上还是『替别人读书』。所以得到是倾向于范围拓展型的阅读学习工具。
产品定位
因为逻辑思维不缺粉丝,在罗辑思维节目的时候就尝试了会员制。在这个大 V 时代,KOL(意见领袖)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会追随自己认可的大 V。所以这里我们简单把得到的用户定位分为两类:
- 核心读书用户:通过节目和大 V 推荐,过滤好书。
- 主流普通用户:无论是今日值得听,干货解读,还有金句集锦等,都通过精选碎片化的内容,降低读书的门槛,优化了体验,节约了成本。
罗胖太擅长抓住趋势以及人性了,我们看下得到都有哪些特点:
- 商业化:一切以卖货为目的。
- 大众化:虽然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但适合大众消费的内容是主流。
- 快速消耗:内容短小精悍,碎片化。
- 质优价廉:编辑后的精华内容很便宜,纯干货。
- 卖点独特:这是速消品的特点,对应产品独家版权内容和互联网成功学的概念包装。
得到的商业模式:
- 趋势:顺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流动化,社会化,过滤,屏读,重混的趋势,并搭上了全民学习的热潮。
- 流量:依托节目曝光,口碑传播,线上线下同时导流。
- 包装:互联网成功学的概念包装下,抱有理想的各阶层受众为之买单。
- 产品:优质丰富的好书和干货知识,是商品基础。内容的创造性展现形式,提供了良好的体验。
- 重复消费:每天推新,低成本获取知识,降低了消费门槛,使大部头的书变成了速消品。
- 成本: 无论是书的版权,还是节目的制作费,或是运营成本,都比购买流行视频节目版权或者O2O补贴低廉的多,还有社群的贡献,使社会化的协作更有效率。
花了较大篇幅来简单介绍得到的整体运作,对得到的这种模式有褒有贬。对希望快速了解咨询、快速了解一本书内容增加谈资这部分用户来说,得到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阅读重度用户,希望透读一本书那么先在得到的『压缩版』了解这本书再去精读也无妨。
当然前提是你相信罗辑思维这个团队的推荐与提取干货能力,如同你相信订阅专栏的大咖作者一样,其实都是自己认可他们的结果。
介绍完整体运作,这里丁丁不打算再细说其他,主要是想说下题目说到的『高质量社交』。
在专栏里,你已订阅专栏的文章是有 5 个名额可以微信分享给其他人看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有几个朋友,我们同时订阅了不同的专栏,互相分享着看,等于花 199 元订阅 5 个专栏,其实是 40 钱一年每个专栏。
而这 5 个微信分享名额,其实并不只是分摊订阅费这么简单,它潜在的社交属性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环。
我们说得到的宗旨是替别人读书,就是为用户提炼信息、干货,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靠大 V 的影响力来驱动,或许这也就是订阅专栏里只有大咖介绍而没有用户评论的原因。
但是对那些不了解大咖或不了解这个专栏的用户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专栏,这时候如果有了解作者或者已经听过其专栏的朋友推荐这个专栏给你,那么就相当于筛选了一遍,用户的信任度上来了,订阅量也就上来了。
比如我想提升自己的科技知识,可我不知道卓老板是谁,其栏目质量如何,这时候了解作者甚至听过其专栏的朋友给你推荐,就解决了你的问题;甚至我们知道订阅专栏是每周更新,内容参差不齐,如果哪周专栏内容不好,那也可以告诉朋友不用浪费时间去看,这个过程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个良性循环不仅能节省用户时间,而且这样的良性效果会让社交变得有趣,分享完还可以一起聊其内容,延伸出的是高质量有意思的社交甚至社区,到最后甚至形成像网易云音乐的社区氛围那就更好玩了,毕竟相比起云音乐,专栏有着绝对利益的驱动。
篇幅有限丁丁也只是简单介绍了得到的整体运作以及运作的一些亮点。如果对得到这个产品有更多想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