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本质更加凸显出来:百度连接人与信息,京东连接人与商品,美团连接人与本地生活服务,河狸家连接人与手艺,罗辑思维连接人与知识,微信连接人与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似乎都被整合进了万物互联之中。于是我们也卷入了这个万物互联的漩涡。我们的手机里下载了几十个App产品,我们购买了一堆也许并没有什么用处的产品,这时我们都会在心里问自己:我当初为什么会买呢?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喜欢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围绕产品所搭建的场景。这种场景往往连接着用户对某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的认知和向往,浸润着用户特定的情感。
你有买过多肉植物吗?
在今天,多肉植物已经成为文青和白领的新宠。对于办公室的“90后”来说,它们虽然颜值不高,却是孤单时的治愈系萌物。多肉植物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既包含着“天然呆”、“萌”等情感特质,也承载着人们对简单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向往。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多肉植物并不是以一种单纯的植物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要百度或淘宝一下,人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慵懒的午后或黄昏,柔和的阳光透过原木窗户洒到了多肉植物上,旁边放置着有台灯和明信片的书桌,以及摆放着红酒的木格……
因此,与其说是多肉植物本身创造了价值,不如说是围绕多肉植物搭建起来的特殊场景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从而创造了价值。
正是基于情感满足功能,多肉植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90后”的宠儿。并且,当这些“小盆友”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相互分享自己的成果时,群体的认同与归属又进一步增强了多肉植物的符号和情感价值,使这些“90后”愿意投入不菲的资金来让它们陪伴自己一同成长。
与之相似,佳沃蓝莓、蚂蜂窝、小米、无印良品等,也是通过自身的场景化呈现,表征着一种健康、快乐、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满足了人们场景化情感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在移动时代的新连接下,商品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实物存在的产品,更是对围绕产品所搭建的场景的体验。即人们消费的对象,由传统的物质产品变为了产品所表征的场景和符号价值。这一变化导致的结果是:商品作为物质必需品的属性被大大降低,基于个体体验的情感价值属性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个对“寂寞”场景的体验,显然远远高出了对“面”的需要。
作者:刘芳栋
图片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