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是陶唐时的帝王,在位期间深得人们的爱戴。由于年事已高,尧帝想找人来接班,于是就问身边的大臣,谁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大臣们推举丹朱(尧帝的大儿子)。尧帝认为,丹朱的修养不好,顽劣并且爱跟别人争吵,所以不能用。大臣们又推举共工。尧帝认为,共工很会说话,但是心思不正,表面看上很恭敬但是其实都在蒙骗老天(在那个时代的观念里,上天是必须尊敬的,不能欺骗,尊敬老天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共工表里不一,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就是在蒙骗老天。)所以大臣推荐的丹朱和共工这两个接班人都被尧帝否决了。尧想好好的解决传位的问题,他召集四方的诸侯来开会。并且把候选人的范围从贵族扩大到民间。于是各诸侯们向尧推荐了舜。舜生长在民间,当时正值30岁,还没有娶妻。算是一个盲人的儿子,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并生了一个弟弟象。他的父亲顽固愚蠢,继母不诚实,弟弟也不讲理。他们对舜算计陷害过很多次。比如舜的父亲曾叫舜挖深井,快出水时他把井绳抽走后,并往井里填土,想活埋舜,舜当时想:“当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开路”,于是在这种信念下,他横向挖了通道,得以逃生;还有一次是让舜到粮仓的屋顶上涂泥补漏,当舜上屋顶后,他就把梯子撤走,并放火烧仓,舜在情急之下靠两顶斗笠从屋顶跳下,逃过一劫。
尧帝想要考验舜,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尧认为,如果舜能把家治理的好,那么治理国家也会有希望。后来尧帝又派了九个人跟随舜身边,让舜学会如何用人,还让舜去民间宣扬人伦的重要性,让人们接受伦理的教化,让舜参与政府部门的运作,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舜都能把事情处理的井然有序,并与四方诸侯相处的十分融洽。转眼间,20年过去了,与其说是在考验舜,不如说是尧帝在慢慢的培养舜。有一次舜接尧帝的指令去考察自然资源,当他来到了一座高山时,遇到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他没有退缩,凭借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超凡的智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于是,尧让舜作为代理天子,掌管国事,并让他去全国各地考察。这种将帝位传贤不传子的作为就叫做“”禅让制”。(禅让政治发生在五帝时期,黄帝 颛顼 喾 尧舜)古语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尧舜禅让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天下”一词的含义,虽然我们不都从事政治工作,不是国家的领导,但是我们无论在什么领域都会遇到公与私的问题,是否我们也应该向尧舜学习“大公无私”呢?
舜帝的父亲,继母和弟弟算计陷害他多次,被活埋火烧,房屋财产被瓜分,舜并没有寻机报复,反而更殷勤的伺候父亲,对弟弟更加友爱。这充分显示了舜的王者胸襟。(思考:当今社会,我们总把很多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但在舜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原生家庭也并不理想,但他仍旧能够有很大的气度,很高的才德,其实还是自己修养的成果。)尧帝过世后,舜服丧三年,正式成为一国之君。他用对的人做对的事,分别把十二个人分派到各重要的职责岗位上,发挥各自的才干和所长,帮舜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其中以禹的功劳最大。后来,舜将禹定为下一任君主的接班人。禹接任帝位后建立了夏朝。禹死后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从“禅让制”转变成“君主世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