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上半年已过,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自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利用早起的这段时间进行下整理。
1、建立一个习惯,或者适应一个新事物,总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坚持,才会有熟悉的感觉,进而得心应手。最开始的阶段,肯定是要碰壁和不适应的,尽管可能会气急败坏、状况百出,但是只要立场坚定,就一定能够挺过来。
光靠意志是苍白的,也没有必要;人生在世,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要学会用手段去实现目标;这是智慧,也是生活的乐趣所在。
现在的世界充斥着太多的即时奖励,各大平台利用算法攻克人的弱点,搞得现在人都没什么耐心能够坐下来安静地看会书或者仅仅只是品尝下咖啡的味道;更别提那些需要坚持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的学习类的活动。
从去年开始,开了个微信读书的会员,人还是要尊重知识的。之前一直是用体验卡在阅读,页面充斥着软广告,大多质量高点的电子书又没有权限看。直到因为一本必看的书,才被逼着开了会员,然后发现页面干净了,任何书籍想看随便看,感觉不要太爽。就是遗憾一年的会员,才看了3本书,利用率根本不高。去年就知道微信读书可以打卡,参与打卡活动,坚持下来了就可以赠送会员卡,理论上养成了每天打开微信看书一小时的习惯,就不用花钱买会员卡了。相当于是获取了知识的同时,还赚了会员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可惜呀,去年到近年尝试了四次,前三次都失败了。目前处于第四次阶段,成功概率很大。为了成功,采取两个措施,每天早起打开微信,因为只要阅读5分钟,当天打卡就算成功;二是定了晚上十点半的微信读书闹钟,睡前阅读一个小时,完成打卡的时长要求(反正睡前也是刷抖音,读书学习比娱乐好吧)
2、自我成长
除了学习是终身的,自我成长也应该是一直伴随我们的
四十岁开始,人逐渐开始活明白。开始研究自己应对世界的模式,观察身边人的模式,学会在生活中抽离自己用第三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自己、他人和事件。这是个很神奇的行为,因为你会发现很多让你惊讶的事实,让你难过的事实,而它们是躲在背后操纵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出发点。
3、量变引起质变
年少总是伴随着轻狂,尤其是小时候的优等生,总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是可以得到的。而随着年岁见长,才发现日积月累才是王道,量达到了,那个质变也就来了。
急躁、急于求成、求而不得的背后,都不过是因为积累不够;定好目标和行为准则,只管往前走,莫问还剩多少路要赶。实现目标,固然是令人愉悦的高光时刻,但在人生的长河中,这种瞬间太短了,更多的是拼搏的过程。来人间一趟,能获得成功更好,但是体验的过程更是宝藏。历史案例和实践告诉我们,成功是我们沉浸在过程中的副产物或者说结果,追逐的过程中,不要本末倒置了;不要只盯着成功,只要成功,这样的人生是紧迫的。(至于在工作中,在面对行业竞争时,该如何面对,目前还没有通关,后续再专门写文记录)
4、人这一生,要立志,这是人生的战略,决定了你这一生的高度
5、从归纳总结进化到利用逻辑来理解世界
我目前的行文风格还是在归纳总结记录,自我主观上的东西很多,利用底层逻辑、法则去看待问题并剖析问题的视角,还没有;
这种思维风格,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容易被舆论和他人影响和裹挟的,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抓不住问题的核心点,进而也会导致行为应对上的失误。
6、看清人性,拥抱人性
想来还是很可笑,之前三十多年的人生,看待问题竟然是一个标准,最优解深入我心,从A到B,直线最优,任何曲线之于我,都犹如如临大敌。所以我害怕人与人之间起冲突,害怕竞争中被对方打败;我面对争议无所适从,总想两不得罪,虽然内心也是对双方有怨言的;我避免不同,所以会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表达,习惯性去跟对方求同存异或者迁就对方的。
然而,真相是人生就是充满着争执,充满着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人性就是复杂的,哪里有什么最优的,在人性面前,没有应该怎样、只能这样才是对的一说;存在即为合理,尊重人性,才能看清楚人背后的出发点和一个人的内核,进而才算真正拥抱一个人;不然你就算再喜欢一个人,也是喜欢的是你想象中的理想人,而不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