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西山
今天上午两个小朋友都没有课上,我们决定十点从家里出发去爬西山。可能是“久居则无景”吧,这是我和妻来昆明十来年第一次爬西山。由于是第一次爬西山,不了解路线,我和妻商量,先坐缆车到半山腰,然后直接走景观大道上西山龙门。儿子非常想走便道爬上去,他说乘缆车上去是“坐”西山不是爬西山。妻与女儿怕累,坚决要坐缆车上去。为了不扫大家的积极性,我决定陪儿子从“千步崖”的蹬道爬上去,妻与女儿坐缆车上去,并约定在龙门汇合。
我与儿子从海埂公园缆车站顺着滇池大坝朝西山脚下走。一路上,行人不是很多,爬西山的大都是外地游客,一般乘缆车上去,可以节省体力和时间。从山脚爬上去的基本上是本地人居多,而且他们都喜欢很早就来,估计他们现在都在龙门石窟的广场上跳舞锻炼吧。
路边的垂丝海棠开的正闹,红中带粉,粉中透红,远远望过去“一片云霞出海曙”。柳树的枝条上尖端的老叶还没有完全变黄,新芽已经催发,在强烈的日光下显得嫩嫩的,黄黄的,软软的,在微风中“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扶风,分外妖娆。
扔披着去年已经变成黄褐色的衣装站在水边的水杉,在日光下显得无精打采,它在等待,等待第一声春雷,来唤醒它的勃勃生气。
走在大坝上,左边是滇池外海,右边是草海。可能是大西南离海比较远的原因吧,这边的人称大一点水面都称为“海”,什么“拉市海”,“碧塔海”等等。滇池外海的水中有几组增氧泵,白色的水花四溅,脱出长长波浪向四方荡漾。右边的草海,像一块水头充足的巨大翡翠,碧碧的,绿绿的。偶尔飞起的红嘴鸥,是滇池的精灵,点缀的草海生机盎然,与湖面的游船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穿过大坝,我和儿子走到高海高速公路的桥脚,沿着边上的便道左行了大约200米,被称为“千步崖”的爬山蹬道就在我们眼前了。听说,这“千步崖”真正的名字叫“罗汉崖”,由于它由1007阶台阶组成,大家都习惯上称它为“千步崖”,时间长了以后“罗汉崖”就很少有人提及了。这些台阶都是在元明的时候修建起来的,当年徐霞客爬西山就是从这里爬到山顶龙门的。
我们两个沿着蹬道往上走。沿途不停的有从山上下来的老人或少年,他们有的三五个一道,边走边在说些什么,一会儿发出一阵笑声,一会儿又好像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一个个感觉神清气爽,笑容满面。有的一个人独行,拄着竹竿或木棍,腰里挂着收音机,放的是昆明这边戏曲“花灯”,声音放的很大,离很远就可以听到。
朝上走,树木越来越高大,不时看到有很多藤蔓植物从高大树顶垂落下来,像空中悬了很多登天的绳梯。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一层层、一簇簇的盛开在山坡上,其间不时有惊起的鸟雀突然飞起,鸣叫着窜向天空,可能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清梦吧。
蹬道很陡,有的地方近乎接近直上直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空滚落山崖。我一路上不断提醒着儿子小心脚下。儿子今年九岁了,有点胖,我们爬到475阶(蹬道每隔一段就有标识台阶数)的时候,儿子就有点撑不住了,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每走几阶就要休息,还要拉住我的胳膊让我带他朝前爬。我不停的给儿子打气,教他不要走的太快,太快容易使自己的力气很快用完,爬山除了体力还要靠耐力。蹬台阶的时候尽量使膝盖保持稍微弯曲状态,这样可以保护膝盖尽量不受伤害。我们两个走走停停,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艰苦跋涉(儿子后半程几乎是我把他拉上山的,我也弄的浑身汗透,精疲力竭)。我们爬了千余台阶,上了三清阁,前面就是龙门了。
龙门,是一条石刻通道,因道中“达天阁”石坊上题有“龙门”二字,人们故称此为——龙门。我们沿着用人力从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钻打出来的石道朝里走。石道途中还有隧道,呈螺旋宛转,高约与人等,一路上人都挨挨挤挤的,需不停的相互让道,才能顺利通过。旁边石洞若窗,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如黛,白云悠悠,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近处整个昆明城尽收眼底,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从石洞向下望去,“壁立千尺”,高海高速公路像一条带子飘在滇池上,头稍有晕眩,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人有点多,可能爬上山让儿子感觉十分疲乏,又累又饿,催促我赶紧找姐姐她们去汇合找东西吃。在龙门入口的游客休息点我们汇合了,赶紧找了一家米线店,一人甩(吃)碗米线。吃完,两个小朋友都说要回家,我们坐着游览车,到了缆车站,乘缆车下到海埂公园缆车站,然后开车回家了。
这次游览不是很尽兴,后面都是走马观花,被儿子催的有点着急,准备下次周末提前计划好,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