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直播间,听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案例一:妈妈涉及的问题多子女教养,因个人工作忙对两个孩子疏于照顾,没有系统学习,跟孩子们之间没有心灵契约,孩子们没有安全感。彦东老师,咏梅老师苦口婆心劝学,妈妈以工作忙没时间借口推诿。我在想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疼,如果够疼,她肯定就不是如此。案例二:系统学习过院长课程的妈妈,仅仅是学了而已,学而不得,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看似道理都懂,实则不会实操,只看到了孩子学不学,用结果做交换,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双圈理论,跟孩子一起面对艺术考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鼓励支持孩子,站在孩子边上指导孩子深入了解专业,了解院校,清晰目前的文化课成绩差距。案例三:爷爷的强力输出让我感受到了压迫感,控制欲。儿媳,孙子还有他,实际上大家都没有错,只不过各自立场不同,感受不同。爷爷希望孙子好,想通过给儿媳报课学习的方式,第三方介入帮助的方式改变儿媳,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高压高控下,儿媳是接受还是反感。一家人都在极力撕扯对抗内耗,最可怜的是孩子,在这种混乱的关系中如何强大内心,如何健康快乐的成长。对比他人觉察自我:努力学习修炼自我,强大内心,让自己有能量做好家里的定海神针。
早上上学,哥哥因为我散发的包子味催他出发生气了,指责我为什么催催催他。面对发脾气的哥哥,我安静下来,回观自己刚才的言行:没有在意哥哥去上学这件事儿,关注点在跟哥哥约定的时间到了,而我们还没有出发,心里着急,语言表达出来的语气就是着急催促,很浓郁的包子味儿。路上跟哥哥真诚道歉,表达了不是在意哥哥上不上学这件事儿,哥哥如果不去,我接受不送,哥哥如果去我是运输兵,执行任务送上学。今天早上因为哥哥上学约定的时间,散发了包子味儿,必须道歉。
弟弟要求早餐吃麦当劳的薯饼和热巧。把他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热巧还没有凉,喝起来有点烫。弟弟有些着急问我怎么办?我说带进学校喝吧!“学校不允许带饮料,我还想喝”升级学习过得我很平静很温和的说“那咱两就在校门口把热巧喝完再进去,不着急的反正咱两已经到了,咱看着关校门的那一刻再进校吧!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不急着喝也不急着进学校”.结果是弟弟高兴的喝完了热巧,也没有迟到,心情无比愉悦的跟我道别,蹦蹦跳跳的进了校门。事后觉察:如果自己没学习过,焦虑的脾气,抱怨的语气肯定就都来了,“让你早点出门你偏要磨蹭,让你在家吃饭,偏要吃这个,看吧又喝不进去,迟到了你就过瘾了。”,最后是孩子带着一肚子气,不高兴的上课去了!
同一件事情,认知不同,处理方式截然相反,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庆幸自己的选择,通过学习修炼自我,让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和蔼友善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