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至理》这个课程听了很多遍,课后题目是你所学专业学科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你所在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思考了很多遍,都不能确定目前所在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有时候觉得自己思考的太浅了,有时候又觉得太深了。总之还是自己不够深入到这个行业里。
社会学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证伪的科学,只能说是范式或者解释性框架。
范式是科学家看待某个自然规律的集体眼光。范式很靠谱,但是范式不能被证伪。一个异常就能立即证伪一条科学命题,但是要想改变范式,必须有很多很多异常才行 —— 那不叫“证伪”,叫“科学革命”。
而对于解释性框架来说,就算有一些反例,你也可以说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你不能立即推翻这个框架。
如上种种,我在想,既然不能明确行业的第一性原理,那我就从定律中的定律来分析我自己有没有遵从这些定律呢?比如最小作用量原理。
最小作用量原理指的是只要设定系统在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那么系统就会沿着作用量最小的方向演化。最小作用量原理阐明,对于所有的自然现象作用量趋向于最小值。作用量是一个很特别、很抽象的物理量,它表示一个物理系统内在的演化趋向,能唯一地确定这个物理系统的未来。它比其他原理更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因为它用一个方程将许多量(空间、时间、势能的量)连接起来,对力学、电动力学和热力学都具有直接意义。这就是人们之所以可以直接将最小作用量原理应用于机械过程以外的原因。
将最小作用量原理应用在依存条件之上,并推演至极致就是单一要素。
比如以最简的文字表达最多的观点,
比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比如以最少的时间习得最多的知识,
比如以最小的团队替代复杂的组织。
诸如此类,等等。
如何将这个最小作用量原理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呢?
最小的投入就是学习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提升思维,不仅仅提升思维的内容,更是要提升思维的结构。
其次是观察和运用,要时刻将最小作用量原理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想想这个是最有效率的吗?是最有价值的吗?是能最低成本或者能耗的吗?
为什么我们常常说这个社会就是懒人促进进步的,因为懒人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低效率低价值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些日常中吹毛求疵,批评我们这些喜欢将就的先驱者们。
不管是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当想用最小作用量原理来达成人生目标时,就会不断的去思考,去MVP,做减法然后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