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时,翻开目录就被这一章的题目吸引了,《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乍看只觉得有趣,“亲妈”,“后娘”,多有意思。
便迅速翻到这一章,先读了起来。作者写道: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当学生被迫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和在一起了。何况,要复习的不只是一门学科的教材,还有其他许多学科,学生的力量被使用得过了头。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们正在进行的期中考试复习,平时一个星期学习一个模块,复习时一节课进行一个模块,这就给了后进生很大的压力,他平时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背诵两篇文章,现在只能用一节课去消化,一听写,自然要比平时就背的好的同学错的多,错的多纠的多,如此恶性循环。
那怎样从教育学的观点来正确地组织复习呢?我看到书中这样写道:首先,要考虑到学科和具体材料的特点。譬如说,在九年级,复习几节物理教材跟复习几节历史教材,就远不是一码事。在布置学生复习诸如物理、化学、代数、几何这一类学科的规则、定律、公式和结论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主要地让学生完成实际作业练习、应用题、画图、制表等等。同时,教师特别注意:学生要想完成一道实际作业,他就得熟悉两条或更多的原理。在完成这种性质的作业时,就在进行着一种对智力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迁移的过程即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对概括性的真理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应当从新的、以前对他来说是未知的角度来看各种事物和现象。例如,数学教师为了复习而给学生布置一些应用题,学生要解答这些应用题,就得在头脑中既复习几何形的体积,又复习三角函数。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一条理论概括能跟另一条理论概括相接触、相联系、“挂起钩来”,那么就好像在知识的迁移上发生了飞跃:两条真理都被更深刻地理解了,学生在这些理论概括中看出了他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条,也使另一条变得更加明白了。
读完深受启发,于是我便开始行动起来。首先,我自己先把每一模块的知识点,短语,重要句子罗列出来,重复的、相似的,删掉一些。如此,只让学生们来复习每一模块的精华部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他们背起来也容易多了。每节课先用七八分钟来复习一下,再给十到十五分钟时间来背一下,最后十分钟听写,五分钟纠错。到下课时,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另百分之五也能在大课间和晚饭后稍微抽出点时间便也能完成。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定能革故鼎新,躬耕乐道,收获硕果,播种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