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价就是其中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他会蒙蔽对人对人对己的爱意。这种沟通方式还淡化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动机心理学》
在与人的沟通中,出于本能,我们都会给别人发出暴力沟通或者自己受到暴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如果接收到暴力语言,如果任凭本能发展,就会进入这样的一个暴力沟通怪圈:接收暴力信息——自己的内在需求受到攻击——不想面对,向外归因——产生情绪——暴力反击(评价他人、比较评价、回避责任、强人所难)——打击对方内在需求——对方向外归因——对方产生情绪——暴力回击。如此往复,双方的暴力沟通永无终止。
这种暴力沟通怪圈,基本是由这四个暴力种子发起的。
1.评价他人;按照自己个人的标准,对别人的行为表象进行负面的评价。比如,有位同事穿着比较休闲,而且今天还迟到了。你就评价这个人邋遢迟到不靠谱。殊不知也许昨晚他孩子突然生病,半夜送孩子去医院,早上为了不拖慢项目,刚从医院赶到公司。看到一个人学习成绩比较差,就评价他非常愚蠢;一个人对黑暗恐惧,就评价他胆小……
2.进行比较;每个人都是真实、立体、多维的,而一旦我们对某个人进行比较评判的时候,我们就难免的用单维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作出片面的评价。比如,一位妈妈习惯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隔壁的小明,每门功课都满分,再看看你!我想,应该很多朋友受到过父母这种恐怖的比较,所以,进行比较其实也是一种暴力。
3.回避责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的定式就是:我不得不……、我没办法……、都是因为……。回避责任使我们本能里最容易做出的一种反应,因为推卸责任可以让我们自己成为受害者的角色,而这种感觉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舒适。
当我们每天心情沉重的怀着我“不得不”的心态去上班时,是在被动的接受着某种说不清楚的压力趋势我们行动。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几个问题: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有什么方法?最后又为什么选择上班?
把“不得不”变成“我应该”、“我需要”、“我一定要”,你的内心会充满能量。
一位数学老师的上课方式让我很不适应,然后我就会觉得这是为糟糕的老师。一节原本就很难的数学课,其他同学都在反复钻研,而我就会觉得是因为老师教的不好。所以就算我不会,我也心安理得,反正不是我的责任。所以我的数学和其他同学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大。你看,用回避责任的方式面对问题,只会让你受到更大的暴力伤害而不自知。
4.强人所难;这个暴力方式一听就像是上级对下级的压迫式沟通,其实不止于此,比如小孩对家长采用自残式威胁、情侣朋友间吵架了使用刁难对方等等,都是属于暴利沟通的一种。也是我们本能中习惯使用的统统方式,其实这更容易让彼此产生不可磨灭的隔阂。
其实要打破这种怪圈,只需要把这个圈的流动方向反过来即可。在接受到信息之后,先别对这件事情观察,然后再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抗拒,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