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有感
南鲁山中心小学江华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让我受益匪浅。其精神实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性!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不可否认孩子的智力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孩子写作文时出口成章,而有的孩子你让他说句流利的话都说不出来,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连字都不会写,不是缺一点,就是少一捺。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反观自己的教学,简单粗暴,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差异性。很少蹲下身子,设身处地地去为孩子考虑。我们班有个特差生叫崔玉泽,人其实不笨,喜欢被别人表扬,他的英语和数学都还行,语文不好,后来,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因材施教方面实在做的不好,过早的放弃了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他应该付出更大的耐心。
没有抽象的学生,因材施教,那教师应该怎么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障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材施教”是针对教育学中“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提倡的一点教育措施。作为老师,要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老师不能统一要求学生。 前几年,我校采取的分层作业,就是很好的因材施教的例子。有的孩子,学习积极上进,求知欲强,作业只要求他掌握基础知识,是吃不饱的,老师应该布置一点阅读、作文方面的作业。而有点的孩子,只做基础知识,还很吃力。我校分层作业就是对因材施教的有益探索,是重视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很好的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除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去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性,难易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解答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他们都有成就感,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进步。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少要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解决。
因材施教 ,重视孩子的个性,是对教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