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
对美国经济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最重要原因是利率效应,因为进口与出口占GDP中的比例很小,且货币持有量只是家庭财富的一小部分。
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货币供给是美联储决定的,和利率无关。
由于货币是经济中的交换媒介,货币是最流动性的资产,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其他可以提供较高收益率的资产,是因为货币可以用于购买物品与服务。
货币需求和利率有关,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上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货币需求量就少了;利率下降减少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了货币需求量。所以货币需求量向右下方倾斜。
利率是购买有息债券或有息储蓄时,企业或银行支付的利率。当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时,超额货币都试图投资或储蓄,债券发行者和银行更愿意支付更低的利率;当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人们持有超额货币,人们试图通过减少持有的债券和资产来增加货币持有量,债券发行者和银行希望通过支付更高的利率吸引投资。
关注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经济中的物品与服务产量、利率和物价水平,这些变量在长期中是这样决定的:
1.产量由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把资本和劳动转变为产出的可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称之为自然产出水平
2.在产量水平既定时,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
3.当产量与利率既定时,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
以上变量在短期中是这样决定的:
1.物价水平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基于以前形成的预期),在短期中它对经济状况的变动反应较小
2.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3.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影响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从而影响产量水平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
2.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
3.较高的利率较少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关于货币供给的变动:
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服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反,当美联储缩紧货币供给时,它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服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美联储政策中利率目标的作用:
流动性偏好理论说明了一个重要原理:既可以根据货币供给,也可以根据联邦基金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
旨在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增加,也可以被描述为利率降低;旨在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减少,又可以被描述为利率提高。
当美联储提高利率时,施行货币收紧政策,股票价格通常下降,人们会转投债券,且货币收紧政策降低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进而减少了利润。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政府购买和税收总水平的选择。财政政策在长期中影响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在短期中主要影响物品与服务的总需求。
- 政府购买的变动
当政府改变其物品与服务的购买时,它就直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有两种效应使得总需求移动的幅度不同于政府购买的变动:
乘数效应:表明总需求的移动会大于政府购买的量;乘数 = 1/(1-边际消费倾向MPC),可用于计算消费升级或者降级。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最初一个较小的变动最终会对总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
物品与服务需求量增加,导致企业扩大就业,使工人更富有,工人会加大消费支出,使二级、三级消费支出按照乘数效应成倍扩大。
挤出效应:表明总需求的移动会小于政府购买的量,当政府购买增加刺激了物品与服务的总需求时,它也会使利率上升,这往往会减少投资支出,阻止总需求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挤出效应。
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上升,导致借贷投资减少。
1.用于国内建设支出
2.联邦政府对于州和地方政府的补助
3.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
- 税收变动
乘数效应
挤出效应
引起的总需求变动的幅度:税收是持有变动还是暂时变动
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就业法案》一方面说明政府应该避免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大且突然的变动,因为这样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另一方面说明当总需求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水平生产时,政府应该积极的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的波动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情绪,他用动物本能这个词来指代态度的任意变动。当悲观主义盛行时,家庭减少消费支出,企业减少投资支出。结果是总需求减少,生产减少,失业增加。相反,当乐观主义情绪盛行时,家庭和企业都增加支出,结果是总需求增加,生产增加,并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原则上说,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对这些乐观和悲观主义情绪做出反应,从而稳定经济。例如当过分悲观时,美联储可以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并扩大总需求。当过分悲观时,美联储可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并抑制总需求。
-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货币政策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其效果通常需要几个月,财政政策的时滞性主要是在政治过程,审批一般都需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能做到及时反应。
- 自动稳定器:在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1)通过税制,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所征收的税收量就会自动的减少。这种自动的减税刺激了总需求,从而降低了经济波动得程度。
2)政府支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更多失业的工人会申请失业保险补助,自动刺激了总需求。
在政府的各个部门,都需要记住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储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短期目标:物品与服务的总需求、生产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