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冀晓青
这是一个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狐狸偷喝了老婆婆的牛奶,被老婆婆砍掉尾巴,不得不四处求助,一系列地交换下来,最终把牛奶还给了老婆婆,老婆婆也给狐狸重新缝上了尾巴的故事。
这本书的语言也具有独特的深意,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其中重复的韵律。这样的重复,很容易吸引孩子的互动,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小狐狸一起重复它要说的话。而随着小狐狸需要求索的目标逐渐增加,它一遍遍重复的话语又不断有新的条件叠加进去。作者不着痕迹地让小狐狸每说一遍,都稍微变换一下停顿的节奏,以及表述的语气。最有意思的是,狐狸每进行一次交换,都要提到上一个交换理由和上上一个交换理由,理由就变得越来越长,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有规律的内容叠加,他们会非常愿意跟着一起朗读和回答。
故事似乎在告诉孩子:“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动用他人物品可能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哪怕只是无心之举。但作者在教育时,选择了温和的态度。被割下尾巴的画面中没有任何血腥的表现,小狐狸也并没有哭叫着喊疼,作者有意地避开了挫折的疼痛,在提醒我们一种无痛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