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是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定居罗马30多年,潜心书写的历史长篇。应当感谢作者,让我们能够读到如此详尽而又言语生动的书籍。
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
其智力不及希腊人;其体力不及凯尔特(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其技术不及伊特鲁里亚人;其经济不及迦太基人。
但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大业?
本着探究这样一个有趣问题的热切的心,盐野七生写出了十五卷的篇幅。我读完第一卷,约莫花了15天。
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公元前270年完成意大利半岛的统一,《罗马人的故事 I》讲述的就是这500年间的故事。
罗马非一日建成。作者在书末总结了三点罗马成就大业的要因:
一、包容的宗教
使罗马强大起来的要因在于他们对宗教的见解之中。
罗马人信奉很多神,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如诸神之王朱庇特、狩猎女神雅典娜、美与爱神维纳斯等。
信奉多神与仅信奉一神(如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多神教从不祈求诸神来纠正人类的行为道德,而这正是一神教中神的专利特权;同时,多神教认可他人的神,这意味着认可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会束缚住自己的思想。
也许正是因为罗马人不依赖宗教来纠正人们的行为与道德,才让法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法律让自由与秩序在罗马得以并存。
二、特别的政体
罗马人并不执着于政体,不论怎么变革,只要有利于民众幸福,就是善政。
罗马的阶层矛盾始终存在于贵族及其保护民与其它平民阶层之间,但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期,各阶层又能马上放下冲突一直对外。
王政时期的罗马是由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三方共同治理。到了共和政体时期,在参政群体的构成上做了调整,除了把国王换成了两名执政官、元老院增加人数之外,还设置了护民官。但罗马人并不执着于政体,不论怎么变革,只要有利于民众幸福,就是善政。
这样的灵活性,举个例子,体现在如果遇到作战等非常时期,需要紧急决断而两名执政官又无法统一意见时,罗马人就会在两人之外重新任命一名独裁官,独裁官的执政期比较短,但在其执政期间,可以一人决策,大大提升了效率。
提到罗马的贵族,不得不说,扭转了我对“贵族”这个词一直以来的偏见。在那个年代,罗马是用服兵役来缴税,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家产的贵族必须付出更多,既要出人上阵当骑兵,又要自己出资为骑兵添置马匹与武器。
罗马贵族并不骄奢,并且他们的内心有非常强烈的使命感,不论在政令颁布、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对外战争中,都主动承担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一股无法撼动的力量。
三、对待被征服者的态度
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的了。
从罗穆卢斯(罗马的建国国王)时代开始,就制定了同化战败者的政策,只要愿意居住在罗马,就给予罗马市民权,并且认可其拥有双市民权身份。获得市民权的异族人,同样有机会当选领导人。
自古以来,罗马人的战斗力就是非常强劲的。到后期发展了同盟国,在战斗中也往往由罗马人担任最高司令官与主力,战利品则坚持平均分配原则。所以,这样的同化与平等并不是因为能力上的弱势,而恰恰相反。
除了对待被征服者有着包容的态度之外,罗马对作战失败的将领从不追究,因为罗马人认为名誉是德行之最,战败意味着损失名誉,已是最严厉的惩罚。另外,在罗马还规定了对主动亡命国外对市民既往不咎。我觉得这些都体现着罗马人性格中最高贵的品质。
正是这样包容的政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罗马的人口得以越来越多,进而国家实力也不断提升。
除了以上三点,罗马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的地方。
一是对待失败与胜利的态度:
失败后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胜利后能把所得发挥到极致,是罗马人的特质。他们不但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挣脱陈旧观念的束缚,重新站起来;也善于把握胜利后的各种机会,通过开放的政策增加本国人口与战斗力、发展同盟关系、建立战略要地。
二是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坚持: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人在“道路建设”方面的前瞻性与执行力。
虽然看起来,罗马似乎每进一步就会后退半步,但它的的确确在这样稳健的节奏下逐渐发展起来,且根基牢固。罗马人没有把自由、平等、博爱挂在嘴上,高调讴歌,却在实际中践行着这样的理念。
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